「三年不開單,一單吃三年」這是對於汽配零部件配套企業最好的詮釋,也深刻的反映了進入配套市場的艱難。眾所周知,3月份的日本大地震,對
日系車企緊密的配套體系進行了嚴重的打擊。一方面展示了日系
整車廠和零部件企業關係密切;另一方面也給日本乃至全球車企敲響了警鐘,如何應對配套體系中層層緊扣所帶來的弊端,如何在中國廣闊的市場環境下進行配套零部件企業的考核與篩選,都是汽車人面臨的重大問題。然而不僅僅整車廠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供應商,相反,供應商也在抱怨配套體系太過封閉,很難打通業務通路。
資質實力要求嚴格篩選流程相對繁瑣
汽車零部件行業內人士普遍達成共識,跨國整車OE採購周期長、採購量大,一旦確定為長期供貨商就不會輕易更換。一般來說,OE採購商會對中國企業的配套經驗、設備、管理、研發和成本控制等幾大項逐一進行考核。考察過程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這種長時間的考察會令一些企業難以接受,但又是必須的流程。少數有遠見的企業會積極配合考察流程,但大多數企業轉入相對容易的售後市場,逃離了配套市場的競爭。因此,這種花費時間精力較長的篩選過程,極大的制約了中國零部件企業的配套之路。雖然各大B2B
電子商務平台紛紛推出展示
認證服務,例如阿里巴巴的認證體系,蓋世汽車網的認證配套供應商等等,都在幫助中小零部件企業儘量縮短篩選流程,但是由於沒有雙方的溝通,因此,效果有待商榷。
人脈關係網搭建無從下手
在汽車零部件的配套體系,人脈既是商機的理論已經是業內不成文的規矩。早起部分打入整車配套的供應商無一不是從人脈入手,打通各個業務環節,最終成為了少數配套成功的企業。但是,對於剛剛起步的中小企業,關係網的搭建並不容易,這一道門檻難倒了很多企業,被迫退出配套體系。針對這種情況,許多平台也在積極促進線下活動的舉辦,會議、采配會、展會多種形式層出不窮,但往往暴露出許多問題。
以上兩點在OE採購中普遍存在,因此目前亟需找到一個雙贏的方式,來幫助中小企業突出重圍,既能解決認證繁瑣的問題,又能快速搭建人脈網絡。目前,網際網路發展的速度難以想像,電子商務領域也在飛速前進,如何把線上及時溝通模式與OE採購聯繫起來,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可以說,誰能把這種模式真正用在配套體系,誰將成為電子商務的未來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