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在進步,人們對生活的質量不斷提升,現在的人們個個追求品牌,鞋子也不例外。過去的人們對鞋的要求是無論什麼品牌,舒適、質量是第一位,現在則注重品牌,尤其是年輕一代,隨著人們對鞋業品牌質量和外觀要求的日益提高,很多鞋企頻頻轉戰個性品牌路線。對於鞋企來說,品牌是企業的生命力,是市場暢銷的通行證,沒有過硬的企業品牌口碑是難以立足鞋業市場的。
在經歷物價上漲、歐盟對中國鞋業反傾銷等種種事跡後,國內鞋企的品牌意識逐漸增強。為了在鞋業市場站穩腳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我國鞋企都高舉創新品牌的旗幟,為自己企業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爭得一份市場份額,適者生存的市場規律影響著全球鞋企。如今的鞋市中,知名鞋業品牌成功案例數不勝數,如我們所熟悉的耐克、安踏、阿迪達斯,女鞋品牌如百麗、達芙妮。這些鞋業巨頭也逐漸刺激國產鞋企走品牌運營之路。
然而打造自有品牌知易行難,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鞋業市場競爭並非是傳統的價格競爭了,以價格競爭的企業淘汰是必然的,現在市場拼的是品牌,80%的買家和消費者已經從傳統的物美價廉逐漸向品牌信譽轉移,因此缺乏品牌的企業往往只會獲取行業市場最小的一部分。
國外品牌和中國品牌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通俗的說:你的產品比別人賣的快地、賣的多、賣的久,並且價格還賣的貴,但是還有很多人追捧,就才叫品牌。相比國外品牌,中國鞋企常常採用價格戰,以價格低吸引消費者,在國際市場不拼品牌,只拼價格早已成為過去時。
一件普通的T恤衫,印上「耐克」的標誌,價值馬上提升20倍,這就是品牌的價值所在。想往價值鏈上游轉移,最重要的出路就是塑造品牌。著名《世界經理人》雜誌出版人裴克為表示,品牌帶來的附加值遠遠大於產品價值本身。其實品牌是很複雜的,企業擁有品牌不等於擁有一個好品牌,產品質量、客戶體驗、客戶歸屬感、企業文化和創新思念,很多因素整合起來才是公司的品牌,大部分消費者買的是感情上的歸屬感,因為喜歡這個品牌而購買其產品。
由此可見,打造或創新一個頗具時代價值及市場影響力的鞋企品牌,文化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在如今社會快速發展時,要及時提升品牌意識,然而企業在創建品牌的過程也要面臨很多壓力,目前制約品牌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很多鞋企仍然是採取低價生產,缺乏獨立創新,大部分是仿製國外品牌,並且缺乏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對自己的定位仍然停留在生產商和貿易商階段,沒有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
2.企業對消費者的需求模糊不清,沒有摸透消費者心理,不了解市場行情,對產品品牌定位不清晰。
3.品牌宣傳推廣工作不完善,企業在打造品牌的同時,推廣策略一定要做好。要知道一個企業閉門造車是不會有發展的。
4.缺乏品牌運營經驗。創建品牌的同時,如何讓品牌能夠在扎堆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下鞋企必交的答卷。
以上是制約企業品牌發展的因素,我們不可否認,在當今市場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鞋企品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升品牌價值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我國鞋企的發展趨勢逐漸演化成「中國生產」轉「中國製造」再轉向「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