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顯示,預計至2010年,我國對塑料機械需求量的年均增長率為6%左右。面對如此良好的發展前景,國家在橡塑機械行業技術方面的開發投入卻顯得相對匱乏,另外智慧財產權糾紛問題的解決也不是很到位,企業的創新成果得不到保護,原創性得不到激發。專家解釋道:「在新設備、新技術的研發方面,企業自主研發的經費投入不成比例,這直接造成一些公司搞』拿來主義』,抄襲國外產品,缺乏自主創新。而國內的企業尚未形成規模化,大多還只是停留在價格的競爭上。」他認為,國家的宏觀調控以及相關政策的出台對於處在關鍵轉型時期的塑機行業顯得十分緊迫,面對良好的行業發展機遇,政策的扶植才能成就塑機行業的大發展。這就是說我國塑機行業的發展潛力很大,在特大型、精密、專用注塑機,低溫、大功率型單螺杆擠出機,以及相關工業製品應用的吹塑機械等,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那麼大型的、高集成的機組就真的是國內企業的「軟肋」嗎?業內人士介紹說:「大型擠壓造粒機組是國家』十一五』重大技術裝備攻關項目,預計我國今年就可以實現年產20萬噸大型造粒機組的國產化工作,這會極大地推動整個橡塑機械行業的發展,也會讓目前機械產品大多處於低端運行的情況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據了解,國內曾經通過和國外合作,製造過若干台7萬噸/年的塑料造粒機。與國外產品相比,我國大型塑料造粒機組製造還屬空白,完全依賴進口,同時也要承受昂貴的價格。
在歐洲,自動化產品以及相關技術在塑料機械行業應用的範圍很廣。相對於國外採用的先進技術,國內廠家顯得相對保守。「國內的機械產品會使用一些常規的自動化產品,比如說PLC代替傳統儀表、在控制精度要求高的情況下採用伺服系統等等,但是由於我國的大部分塑機製造企業中大多還是小型生產線,所以一些過於複雜的自動化技術並不適合應用在這些場合。」專家解釋說。從生產線上使用的機器人到檢查產品質量的視覺系統,從自動成型系統中應用的高精度傳感器到擠出生產線上已普遍採用的遠程監控、診斷與控制的自動化技術,這都在為歐洲塑料加工機械製造商樹立起產量高、次品少、交貨及時、產品使用壽命長的品牌形象。
大型塑料造粒機組擁有集高性能、高原料利用率、低能耗、低污染等優勢於一體的智能化體系。專家評價說:「國產化大型造粒機組的應用極大地帶動了國內機械製造企業水平的提升,使得在國外應用的一些先進的自動化產品以及相關技術更容易融入到我們的產品之中,在行業內形成良性循環。而對於自動化產品生產商來說,也勢必會從中探出一些商機。」其中普遍採用的先進控制技術,對整個造粒過程的工藝參數,如熔體壓力及溫度、各段機身溫度、各種原料的配比、電機的電流電壓等參數進行在線檢測,並採用微機閉環控制。遠程檢測使得工藝條件更加穩定,機組運行的可靠性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