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勢在必行;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增大;用工、用地、用水日益緊張……對於泉州的民營企業來說,「現在已經到了不學習不創新就會被淘汰的時候。」如何在新的形勢下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泉州鞋服業開始尋求從製造業向時尚產業的突圍,通過時尚來提升產業。
「對時尚流行有較強的敏感性;較強的市場感知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能敏銳地把握市場方向……」福建諾奇股份有限公司在網站上打出了招聘服裝「時尚買手」的廣告。這並不是個例,在百度上輸入「泉州、買手」等關鍵詞,會發現正在招聘買手的泉州企業有十幾家,其中包括七匹狼、九牧王、利郎、旗牌王等品牌企業。
加速時尚信息傳遞
「對買手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服裝時尚化的進程。」匹克終端商學院院長王歹告訴記者,「買手」即時尚採購員。「買手與時尚密不可分,買手要快速從市場中尋找到下一季流行什麼,並將時尚信息通過產品迅速傳遞給消費者。」
在國外,時尚買手已經是一個擁有50多年歷史的成熟職業,但是目前在中國專業買手仍然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對時尚高度敏感,具備設計的功底,熟悉產品的原材料、製造工藝以及成本構成;具備對銷售數據的分析能力;能夠掌握廣泛的供應鏈資源。」曾兼任過「買手」角色的泉州JIMS品牌設計總監惠文龍歸納了一個專業買手應當具備的素質。
在中國一線城市風靡一時的西班牙著名服裝品牌ZARA就是「買手模式」的典型代表。Zara的設計方式是設計師、市場專家以及進貨專家三位一體。設計師和「時尚獵人」時常穿梭於各種時裝發布會之間,一些頂級品牌的最新設計剛出來沒多久,Zara就會發布相似的時裝,這樣能保證Zara緊跟時尚潮流,上市周期最快只需7天,一年中設計的款式更是高達2萬種。
普遍缺乏專業買手
「如果從廣義上來看,買手的職能在泉州的一些品牌服裝企業里早就存在。」王歹告訴記者,「一些泉州企業發展早期會到香港等地區『買款』,然後回來進行生產,這實際上就涉及『買手』的一部分職能。」
「當然,這並不是專業『買手』。」惠文龍稱,專業的買手要做的不僅是採購,還要進行市場分析,制定商品銷售計劃,滲透到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比如,專業買手要時刻關注顧客的購買動向,類似什麼樣的款式更吸引人,顧客在看貨或者試穿的時候有什麼意見,並通過數據分析了解顧客需求。」
「判斷一個買手好壞的標準,最直接體現在產品的銷量上,因為買手採購的服裝是要能賣給消費者,」惠文龍告訴記者,從目前來看,泉州依然缺乏專業型的買手,大部分買手是由設計師轉型而來,由於缺乏對市場的判斷,採購回來的服裝具有較大的主觀偏好。
走向「設計+買手」模式
買手型品牌模式的運作,是產業分工更加精細化的典型表現。它可以通過縮短產品運作周期降低成本,還可以大大降低經營風險,做到根據市場需要組合產品。但是,在目前買手專業度不夠高的情況下,也可能會因為對時尚趨勢把握不准而給企業帶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