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競爭是當今國際經濟社會競爭的焦點。我國是一個經濟大國,但目前還不是品牌強國。為改變這種狀況,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日益國際化的背景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刻,研究品牌經濟問題、發展中國品牌,對於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國家和地區、行業、企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影響。
抓住戰略發展機遇,大力發展品牌經濟
品牌競爭是當今國際經濟社會競爭的焦點。品牌經濟的內涵是以商標價值的創造、確權、培育、保護、管理和運用為企業戰略的經濟運行方式,它是以品牌為核心,整合各種經濟要素,帶動經濟整體運營的一種市場經濟高級階段形態。實施商標戰略是發展品牌經濟的核心和關鍵,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永葆基業長青的必有之路。品牌,是國家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的集體體現,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
品牌經濟是世界留給中國發展的一次機遇。「十二五」期間,是經濟全球趨勢深入發展時期,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我國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繫和影響日益加深。因此,對品牌的創造、占有和運用,已經成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取得優勢的關鍵因素。
大力發展品牌經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企業提高綜合競爭力的必然,也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我國全社會面臨的重要課題,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來看,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我國必須著力完善「政府掛帥、工商牽頭、部門聯動、企業主體」的工作機制,形成良好的品牌發展氛圍,全方位推進商標戰略的實施。第二,我國必須大力推進產業品牌建設,落實好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倍增、服務業提速計劃,大品牌規範,加快品牌培育,著力增強我國品牌競爭力,努力打造國際知名品牌。第三,我國不斷完善扶持政策,健全保護體系,充分發揮廣大企事業的主體作用,提高企事業的創牌,育牌、護牌能力,挺進國際市場需要「中國製造」的品牌[1]。
發展品牌經濟「是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必經之路
品牌方面,美國、義大利、法國等國家的一批國際大牌憑藉強大的品牌優勢一直牢牢占據著世界服裝市場的高端,獲取高額附加值,耐克比雙星的球鞋成本只高几美分,價格卻是雙星的五倍,中國服裝產業目前尚世界性知名品牌不多。另一方面,中國紡織服裝每年創造的出口額非常可觀,但多數企業卻仍停留在替國際知名品牌做加工的階段,自有品牌幾乎走不出去,即使具有出口能力的面料企業或服裝品牌企業,價格也非常低廉,走低端路線。另外,雖然對於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服裝產業而言,傳統的勞動力的比較優勢以及中國已經形成的配套產業鏈的優勢還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但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崛起,中國在加工製造領域日漸成熟,不斷向品牌進軍。在這樣的狀況下,要實現中國由「服裝大國」向「服裝強國」的轉變,中國服裝業從「製造」到「創造」的轉變就勢在必行。這是中國一個戰略決策。「首先,由中國製造轉變成中國創造,中國將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獲得更大收益,這是根本的意義所在。其次,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過程。」是我國的戰略目標。因為,實現中國服裝產業的升級、在國際服裝產業格局中獲得更大的收益和話語權,這一直是中國服裝產業奮鬥的目標。
目前,國際經濟和研究表明,新興市場的企業實現升級和創新的最佳路徑是由簡單的委託代工製造(OEM)到自主研發設計(ODM),並總終建立自主品牌(OBM)。
我國製造業在融入世界產業鏈的過程中,經歷了學習和模仿的階段,但是目前除了個別實力雄厚的大企業能夠與跨國公司進行直接競爭外,大多數企業處在起步階段,只能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優勢,採取簡單的委託代工製造(OEM)。由於品牌管理能力弱,導致經營落後,技術開發能力低,無力參與國際競爭。OEM企業處在價值鏈的低端,企業只能獲得微薄加工費,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無法達到以市場換技術的設想。我國製造業的水平仍然難以達到世界已開發國家的市場要求,既使有了技術也換不來品牌,難以進入已開發國家高端市場。如何擺脫OEM的內在劣勢,實現企業及產業的升級是當前我國在大部分製造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我國雖算是「製造大國」,但稱不上「製造強國」。打破這種局面,中國必須以高端製造業發展,加強立國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