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賣場是品牌的營銷通路,在這個以渠道為王的時代,品牌正是藉助渠道的擴展,從區域走向全國,實現了企業的規模化。按理說,品牌應該感謝家居賣場這些地主才對。
看起來,這個自稱做了十年八年家具的經銷商說得也不無道理。上游房產調控,下游家居業消費需求減少,一些企業簽單驟降,只得眼巴巴地忍受虧損。於是一個希望油然而生:賣場們,降租吧,我可以節省點成本,虧得少些;賣場們,停止開店吧,我可以少往處於培育期的新店貼錢,多支撐些日子。但是轉念一想,又覺得這種希望太過自私。試想想,你的買賣不好做,別人為什麼好做?你想守著幾家店過日子,還不許賣場擴張壯大自己?
於是又有不敢亮出真名的經銷商和廠家跳出來,為自己叫屈:你擴張就擴張吧,幹嗎要拉著我們一起走?我們想進哪店就進哪店,自主選擇嘛,為什麼要 捆綁我們?如果不跟進,憑什麼把我們清場?這又值得商榷:你的意思是,
連鎖賣場的哪個店能賺錢,你就占據重要位置,哪個店還需培育,你就不跟?你占著好位置,還不讓清除你,讓別人進來,便宜都讓你占了,有這種好事兒?
家居品牌太多,才讓家居賣場有足夠的商戶;家居賣場太多,才讓一些實力不夠的廠商跟進困難。2012年註定是一個洗牌年。一批弱勢的廠家和經銷商倒下了,一批家居賣場也就會關門,降租也就理所當然了,留下來的廠家和經銷商日子也就好過了。只是誰先退出,誰就可能成為烈士;誰能熬過困境,誰就可能成為英雄。英雄從來都是烈士用鮮血換來的,人類社會的發展如此,家居行業的競爭也是如此。家居賣場根本就不是萬惡的地主,其也在經受著洗牌的陣痛,洗掉廠家和經銷商,還是洗掉家居賣場,不過是一場商業博弈而已。
實際上,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勝劣汰是基本法則,你跟不動了,賠不起了,就退出嘛,沒有哪家家居賣場像當年的地主那樣養著一批狗腿子逼著你跟!你退出了,自然有更具實力的品牌跟進,如果真沒品牌跟了,賣場也就開始反思了,該降租就降租,該關店就關店,根本用不著你去血淚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