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隨著
經濟增長速度的加快,社會各類機構對勞動力的需求增長加快,使得勞動力就業的總量矛盾有所緩和,勞動力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出現了一定變化,引起各方面關注的是沿海部分地區出現了民工荒。2005年勞動力就業的總量矛盾將繼續有所緩和,但結構性矛盾將依然存在。
一、 2004年就業形勢好轉,結構性矛盾出現新的特點
1.勞動力就業總量矛盾有所緩和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字,截至2004年三季度末,我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821萬人,登記失業率為4.2%,這兩個主要指標都扭轉了近幾年來持續上升的勢頭,首次出現下降的情況,表明我國勞動力就業總量矛盾有所緩和。同時,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人數繼續下降,三季度末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人數為176萬人,登記失業人數與企業下崗人數之和也有明顯的下降。
從全國部分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來看,今年以來,在納入統計的全國115個城市勞動力市場上,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都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的比率由上年9月末的0.9上升到今年9月末的0.94,達到近幾年來的最高值,這也表明勞動力就業總量矛盾也有所緩和。
城鎮單位就業人數下降趨勢得到扭轉,也反映出勞動力就業總量矛盾有所緩和。前幾年,伴隨著各類經濟活動單位富餘人員的分流,城鎮單位就業人數和在崗人數一直呈現下降趨勢,1999~2001年城鎮單位就業人數年均下降500萬人左右。進入2003年以後,隨著各類經濟活動單位富餘人員分流和下崗數量增加的步伐開始減慢,城鎮單位就業人數下降數量明顯減慢。2004年, 城鎮單位就業人數不僅停止了下降,反而還出現了增加,2004年年中,中國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總量達到10895.9萬人,同比增加55.2萬人。這一數據顯示中國城鎮單位從業人員打破了一九九六年以來持續下滑的局面,首次出現增加的情況。三季度這種狀況得到延續,三季末全國城鎮單位有從業人員10944.3萬人,同比增加37.2萬人。
從城鎮登記失業率的變化情況來看,城鎮就業狀況有所好轉。2001~2003年,由於大量下崗職工在再就業中心三年期滿,從下崗職工轉變為登記失業人員,加上失業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失業人員主動登記比率提高,造成登記失業人數快速增加,由此造成登記失業率持續攀升。進入2004年之後,由於經濟增長吸納就業人數增加,大量失業人員重新獲得就業機會,而且從再就業中心轉出的下崗職工人數高峰期已經過去,從下崗職工轉變為登記失業人員的數量減少,因此,登記失業率不僅沒有繼續上升,三季度登記失業人數和失業率還出現了下降。這是近年來城鎮登記失業率首次出現下降的情況。
2.結構性矛盾依然較為嚴重
在總量矛盾有所緩和的同時,結構性矛盾依然較大,並且出現了新的特點。
結構性矛盾一方面表現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矛盾依舊突出。據統計,截至9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73%,比去年同期增加3個百分點。雖然就業率較上年略有提高,但由於畢業生人數增加,與上年同期相比,未就業大學生數量並未減少。從全國部分城市勞動力市場按文化程度分組的勞動力供求狀況來看,大學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最低,反映了大學招生規模迅速擴大之後,對大學生的需求沒有相應跟上。
2004年勞動力就業形勢變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農民工出現短缺,部分沿海發達地區出現了所謂「民工荒」。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課題組《關於民工短缺的調查報告》,企業缺工主要發生在珠三角、閩東南、浙東南等加工
製造業聚集地區,重點地區估計缺工10%左右。珠三角地區是缺工最為嚴重的地區,據當地勞動保障部門調查和一些專家估計,目前有近200萬人的缺口。其中:深圳現有民工420萬,目前缺口約40萬。東莞最近對1.5萬家使用外來勞動力的企業進行調查,17%的企業表示有用工短缺,缺口近27萬人。福建泉州、莆田兩市用工缺口共約10萬人。浙江溫州等用工較多城市也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難問題。根據調查,工資待遇長期徘徊、勞工權益缺乏保障是造成局部地區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有關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區12年來月工資只提高了68元。佛山不少企業外來工月工資在10年前就已達到600-1000元,但現在還是這個水平。而這些年來消費物價總體水平已明顯上升,導致廣東、福建等省實際工資水平的提高停滯不前甚至有所下降。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企業工資有所提高,尤其是由於2003年四季度以來農副產品價格大幅度提高,農業比較收益相對提高,在家務農與外出務工的收入差距在縮小,導致外出務工人員對打工收入的預期提高,對勞動條件、工資待遇更為敏感。
結構性矛盾的另一方面體現為高技能人才數量短缺,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要。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今年4月對全國40個城市技能人才狀況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技師和高級技師占全部技術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業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調查還發現,企業當前最急需人才的前三位人才依次是:營銷、高級技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分別占調查企業需求比例的14.4%、12.1%和10.9%。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技術工人的需求也較強烈,排第六位,占調查企業需求的8.9%,加上企業對高級技工、技師和高級技師的需求,企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比例占31.9%。
從全國部分城市第三季度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來看,各技術等級的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上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技師和高級技師嚴重短缺。企業對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和初級工的需求人數與求職應聘人數之比分別是2.59 : 1、1.84 : 1、1.68 : 1、1.54: 1和1.5:1,目前對技術工人的需求比已經大於對工程技術人員的需求比。
二、2005年就業形勢將繼續好轉,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2005年,雖然新增加勞動年齡人口比2004年多出約80萬人,但由於高校招生規模擴大,以及勞動力參與率下降等因素的影響,2005年新增有就業要求的勞動力人數大體與上年持平。據國家信息中心等研究部門的預測,2005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8.5%左右的增速,經濟發展繼續保持良好態勢,雖然2005年經濟增速低於2004年增速,但由於預計2005年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提高,而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較強,因此,我們預計,2005年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繼續保持較為旺盛的增長勢頭,勞動力就業總量矛盾能夠繼續得到緩和。
2005年,城鎮單位就業人數將繼續增加。目前,各類經濟活動單位富餘人員分流殆盡,分流和下崗人員數量的增加已經趨於停止,隨著城鎮經濟活動單位數量的增加,尤其是非公有經濟單位數量的增加,新辦企事業單位吸納勞動力的數量繼續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這些單位吸納勞動力的數量將快於城鎮國有和集體單位人員減少的數量,從而使得城鎮單位就業總人數得以增加。
根據上面的分析,2005年勞動力就業總量矛盾能夠繼續得到緩和。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原有的登記失業人員能夠被消化吸收一部分,新增的登記失業人員數量也有可能減少,登記失業人數有可能減少;另一方面,由於勞動力總量繼續擴大,計算登記失業率的基數增大;兩方面因素都會造成登記失業率的下降。因此,我們預計,2005年登記失業率將低於2004年。
2005年下崗職工數量繼續呈現減少的趨勢。一方面,由於近幾年勞動力市場化改革取得較大進展,經過近幾年的分流,企業內部富餘人員的數量已經大量減少,企業內部富餘人員的存量已經消化殆盡,下崗職工增加主要由新出現的業績不佳企業所產生。由於2005年我國經濟發展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因此,企業效益將繼續保持良好狀況,在這種情況下,經營效果差的企業增加勢頭不會太強,下崗職工增量也不會太大。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發展繼續保持良好態勢,企業吸收勞動力的數量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消化吸收下崗職工的數量卻可能繼續增加。這樣一來,總體結果是下崗職工數量繼續減少。
2005年,農民工短缺狀況將得到緩解。從農民工的供給方面來看,首先,從2003年底開始,中央加大了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的力度,此項工作進展順利,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保障程度提高。其次,由於2004年珠三角等地區民工短缺現象較為嚴重,許多企業鑑於招工比較困難的狀況,提高了工資水平,這將會增加對民工的吸引力。再者,民工短缺現象使許多地方政府加強了民工的社會保障工作。例如,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正式頒布了《北京市外地農民工參加基本
醫療保險暫行辦法》,規定從2004年9月1日起,外地農民工將正式加入到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的範疇之中。此外,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美國農業部等機構估計,由於今年世界糧食大豐收,尤其是已開發國家增產幅度較大,致使國際糧食市場供應充足,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呈現穩中趨降的態勢,加上國內糧食產量增加,2005年國內糧食價格進一步大幅攀升的可能性不大,明年的糧食價格上漲幅度較之今年將有相當大的下滑。同時,受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和需求增加的影響,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農業的比較收益難以明顯增加,也會使得農民出外打工的動機增強。由於我國農村富餘勞動力數量巨大,只要農民出外打工的動機增強,農民工的供給將會明顯增加,農民工短缺狀況就會得到緩解。從農民工的需求方面來看,目前對農民工需要量大的行業主要集中於從事對外加工
貿易的行業,2005年隨著世界經濟的放緩,世界貿易增速將會有所減慢,我國出口在經過連續三年的高速增長之後,明年的增長率可能會有所下降,對勞動力需求量的增長也會受到影響。
2005年,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首先,由於近兩三年大學生就業矛盾比較突出,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大學畢業生沒能就業,造成未就業大學生累計數量明顯增加,消化這部分大學畢業生的壓力增大。其次,2001年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數量大約比2000年增加80萬人,雖然今年研究生招生數量較上年也有所擴大,能夠使部分大學畢業生推遲就業,但2005年需就業的畢業生數量還是會明顯增加。再者,大學畢業生擇業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目前許多大學生自己和家長都願意使學生在大中城市和高薪崗位就業,不願到落後地區和收入水平低的崗位就業,雖然這種願望無可厚非,但在目前情況下,必定有一部分學生和家長的願望難以實現,這無疑加大了大學生就業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矛盾,導致人才閒置和崗位空缺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