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下滑的背景下,製造業呈下滑趨勢,我國的用電需求有明顯的回落,在工業大環境影響中,電力需求仍然使其發展的主要動力,但目前全球的電力需求不足是其行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包括農林廢棄物直接燃燒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填埋氣發電、沼氣發電。生物質發電作為起步較晚的產業,無論是在成本上還是在技術上都無法與傳統的電力行業相比。缺乏國家政策扶持力度的生物質發電企業在電力寒冬下,再加上的激烈行業廝殺,很快紛紛敗下陣來。
但生物質發電如果放棄其利用實在可惜,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是目前世界上僅次於風力發電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我國生物質資源生產潛力可達650億噸/年,折合33億噸標準煤,相當於每年化石資源消耗總量的3倍以上。因此,通過對生物質能源開發,可以有效地增加我國清潔能源的比例構成。生物質發電廠社會效益明顯,可有效增加農民就業和農民創收。以一個縣級的生物質發電廠為例,可以帶動當地近3000人的就業數量,一年可為當地農民增加數千萬元的收入。生物質發電通過經濟利益的槓桿,可以有效地解決秸稈焚燒這一社會公害問題。
目前,我國對於生物質發電的政策補助與歐美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生物質發電所具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不能簡單的用盈利的眼光去看。生物質發電應該得到國家稅收政策的強力扶持,使其有效地促進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和民生的進一步提高。尋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並且開發生物質能源的多重利用價值和利用效率。了解更多(2011-2015年生物發電市場現狀趨勢戰略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