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監測數據顯示,未來我國出口戰略應是貿易再平衡,而不應單單重視出口和順差。我國應加快產品結構轉型,重視一般貿易而非加工貿易,提高產品競爭力。應進一步熟悉WTO規則,儘可能多運用WTO機制維護本國企業權益。
近期以來,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增多。10月8日,美國僅憑主觀猜忌和不實依據發表一份調查報告稱,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微博) (8.96,-0.04,-0.44%)股份有限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建議阻止這兩家企業在美開展投資貿易活動。繼美國排斥中國企業在美開展正常經營和參與正當競爭之後不久,美國商務部又無視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的合理抗辯,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產品採取不公正的徵稅措施,對華太陽能電池徵收反傾銷反補貼(以下簡稱「雙反」)稅。
除中美貿易摩擦在近期頻發外,新興經濟體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也明顯增多。10月15日,墨西哥就中國紡織品和服裝補貼政策提起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墨西哥認為,中國通過減免企業所得稅和貸款、電價折扣等,對服裝及紡織品進行了補貼,對墨西哥產生較大負面影響。隨後中國商務部回應稱,中國將根據WTO爭端解決程序予以妥善處理。
「總體來看,當前我們面臨的貿易摩擦主要包括反傾銷、反補貼、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四種形式。」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員、金融學博士陳鵠飛告訴記者。他認為,我國近期貿易摩擦增多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因素。從外部因素來看,貿易摩擦是貿易自由化必然要面臨的問題,具有必然性的特徵。近期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是貿易摩擦增多的重要原因。主要發達經濟體美歐等都面臨就業問題,因此往往通過貿易壁壘保護本國國內產業,保障就業的穩定。此外,加入WTO後我國也相應付出一些代價,我國以非市場經濟主體身份進入WTO,美國對我國發起「雙反」,各國也會相繼效仿,而國外經濟體對我國非市場經濟主體的低估和偏差是重要原因。
從內部因素來看,我國外貿產品結構目前不是特別合理,產品主要集中於勞動密集型,容易引起歐美等發達經濟體以保護本國就業為目的的「雙反」調查。同時,我國與新興經濟體之間出現的貿易摩擦,主要是由於我國出口產品與新興經濟體的產品具有趨同性特徵,都集中在產業鏈低端。產品的趨同性很容易導致新興經濟體與我國產生貿易摩擦。業內人士指出,與已開發國家不同的是,新興經濟體對華產品發起「雙反」調查的目的或更重在發展自己的相關產業,減低對外依存度,這也使得其 「雙反」的範圍更廣。
陳鵠飛表示,我國處於經濟轉軌時期,相關制度尚不完善,一些法律制度並沒有完全適應WTO規則。比如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尚未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9 月出口的反彈成為當前我國經濟中的一大亮點。不過,如果剔除聖誕節訂單的季節性因素,後期我國外貿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在全球經濟依舊疲軟難以短期回升的背景下,短期內我國出口形勢難以扭轉低位運行的態勢。近期不斷出現的貿易摩擦,對我國低迷的外貿形勢可謂「雪上加霜」,貿易爭端增多將對我國出口企穩回升造成不利影響。陳鵠飛認為,近期美國大選,對華「雙反」的貿易摩擦爭端也會增多,短期內出口狀況仍不容樂觀。
業內人士指出,貿易摩擦對涉案企業和產業影響較大,會導致出口的減少甚至被迫退出部分國外市場。比如,當前歐美「圍攻」我國光伏產業,對本已深陷發展困局的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帶來嚴重影響,這一影響已經顯現。此外,貿易摩擦還將會導致貿易轉移效應的產生,具體表現為產業轉移和出口市場的轉移。
日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研究報告均認為,下半年全球新興產業領域貿易摩擦將加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稱,美歐等國將進一步挑戰新興經濟體的體制性障礙,並通過貿易救濟措施,強化對綠色、新能源產業和電子信息產品的貿易保護,因此貿易摩擦會不斷增加。
對此,專家建議要正確認識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以及對我國的負面影響,既要看到貿易摩擦存在的必然性,也要看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我國產生的不利影響。我國歷來十分重視國際貿易摩擦的問題,希望可以通過對話磋商和合作來解決,在我國的努力下也取得一些積極成效。
為減少和積極應對貿易摩擦,下一步我國更應未雨綢繆,練好內功,積極應對做好準備。陳鵠飛建議,未來我國出口戰略應是貿易再平衡,而不應單單重視出口和順差。貿易再平衡是提升貿易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我國應加快產品結構轉型,重視一般貿易而非加工貿易,提高產品競爭力。應進一步熟悉WTO規則,儘可能多運用 WTO機制維護本國企業權益。此外,還要加強市場經濟制度建設,轉變政府職能,加快企業改革,讓企業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形成開放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