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通信其他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信息安全行業產品結構特徵分析
 信息安全 2012-11-13 11:09:02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軟體、CD、電影、書籍等信息產品市場上盜版盛行,為什麼這類產品很容易被盜版,而且正版和盜版的價格相差很大?為什麼在某些情況下消費者就算依據價格信息知道哪是正版哪是盜版,卻還要知假買假?這與這類產品的成本結構的特徵密切相關。

  對於絕大多數信息產品來說,生產第一單位的成本很高,然而,一旦第一單位產品被生產出來,複製更多的同一產品的成本相對而言會很小。如組織人員編輯一套全新的高質量的百科全書,聘請權威專家撰稿也許就要支付上千萬元的前期投入,然而印刷一本百科全書的成本相對而就很小;如果以CD盤複製一份已經編排完畢的百科全書,複製成本可能僅占賣價的零頭;而通過網際網路提供給另一位訂戶,幾乎不增加任何新的成本。同樣,拍攝一部電影可能花上幾百萬元、幾千萬元或甚至上億元,然而拷貝一部電影的成本幾乎為零。

  用經濟學的語言表述,生產第一單位信息產品的固定成本很高,但是可變成本很低,因而複製信息產品的邊際產品很小。由於邊際成本很小,一家廠商提供某一信息產品的數量越多,則平均成本越低。也就是說,信息產品的生產具有很強的規模經濟特性。在網際網路時代,與網絡相關的信息產品,其固定成本很高,但可變成本極低。許多信息產品對於實際需要來說幾乎沒有生產設計能力的限制,一個廠商只要能提供第一份信息產品,幾乎就能很容易提供無數份相同的產品。

  信息產品的另一個成本特徵是,固定成本中很大部分是沉沒成本,即使信息產品開發失敗,或者開發出來後不投入大批量生產,或者生產過程因某種原因中止,前期投入的開發成本都將無法收回。如果一個軟體公司提供的軟體缺乏市場,該公司退出這一市場時就可能難以回收僱傭人員編寫軟體以及為了宣傳這一軟體所花費的成本。

  由於市場是不確定的,生產出第一單位信息產品時往往難以準確預測其市場需求,而信息技術發展,使得複製一份信息產品的成本很低從而極易遭遇盜版,生產信息產品的廠商為了儘快收回很高的固定成本,只能在有限的產品數量中加以分攤,從而正版信息產品的價格往往較高。然而,那些不需要承擔固定成本分攤的盜版的信息產品,其主要成本就是複製的費用,因而就算以很低的價格出售,仍然有利可賺。正版價格高,盜版價格低,正版與盜版的價格差異就在於信息產品高固定成本低邊際成本的成本結構特徵,以及正版產品中分攤了固定成本,而盜版產品不需要分攤固定成本所致。

  對於信息產品的消費者而言,有一些消費者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小,另一些消費者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大。需求價格彈性較小的消費者,不太在乎信息產品的價格高低,更關心的是產品獲得的及時性和產品的質量。需求價格彈性較大的消費者,往往對價格比較敏感。如果一個軟體,既有正版,又有盜版,兩者的質量差異不大,但正版的價格是盜版的價格的幾倍,那麼有些消費者就會選擇購買盜版,就算他明明知道那是盜版,他仍然會購買。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信息安全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