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空調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近年我國冰蓄冷中央空調行業發展的特點
 冰蓄冷中央空調 2013-01-23 15:13:58

  節能環保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主要的特徵之一。中央空調作為現在使用得最為普及的一項現代技術,在給人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享受的同時,也給節能環保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節能成為中央空調行業必須面對的一個極為嚴峻的問題,從目前的節能方向來看,從源頭著手,能源利用多樣化發展新能源是政策大為提倡的。如發展太陽能或天然氣、城市煤氣、發電廢熱、工業廢熱、沼氣等非電力中央空調,無疑是一個最為直觀的方向。

  當然從行業技術優化著手進行節能,充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這也是目前中央空調發展的主流方向。目前除了樓宇自控,冰蓄冷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節能技術。

  冰蓄冷技術的誕生,是人類能源開發與利用的又一場革命。冰蓄冷空調利用夜間製冷,白天放冷,冰蓄冷是指在夜間電力負荷很低的時間段,採用電機製冰,將冷量以冰的方式儲存起來;而在電力負荷較高的白天停運製冷主機,將夜間儲存的冷量釋放出來,從而滿足用能單位的冷負荷需要。一方面減少了熱能勢差,可以節省一部分電能,另一方面錯開了用電高峰期,實現用電負荷的「移峰填谷」,有效解決了夏季電網用電不平衡所帶來的電網增容、電廠增容等產業問題,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

  這項技術是上世紀初在美國研製並開始應用,但開始並不普及。直到八十年代世界性的能源危機,冰蓄冷的節能優勢才被世人所矚目,而得到廣泛的推廣使用。日本能源貧乏,冰蓄冷的市場頗好。目前該項技術已經成為很多已開發國家解決電網供電壓力不平衡的重要強制手段。

  我國從九十年代開始引進國外冰蓄冷技術,全國現有幾百家單位在使用,而目前擁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冰蓄冷技術的只有高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自主研發的ICEBANK蓄冰技術系統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是唯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冰蓄冷民族品牌。其最早實施的再運營項目浙江紹興大通商城使用冰蓄冷技術後,每年能為用戶節省空調運行費用117.7萬元,節約費用比率為36.6%,為國家電網轉移高峰電力338萬kwh,為國家減少1129噸電力燃煤。

  近些年隨著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不斷深入,特別是近些年全國越演越烈的電荒凸顯了電力供應緊張狀況,有些省市不得不拉閘限電,如北京是典型的受電城市,三成用電靠自己生產,七成用電靠外地輸送。2011年夏季北京最高峰時受電超過1110萬千瓦,當時預測電網存在缺口是300多萬千瓦,同時白天電力緊張,晚上電力寬鬆。而冰蓄冷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利用電價差來實現節省資金、達到供冷要求,也因此冰蓄冷技術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如在北京冰蓄冷的大工程主要有首都博物館、國貿三期、中國大飯店、國際金融中心、遠洋國際等。

  2010年11月,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發文,針對電力需求提出了管理和激勵措施,其中就有「將推動並完善峰谷電價制度,鼓勵低谷蓄能」等要求。可以說,峰谷電價差價越大,經濟效益越顯著。2011年9月8日國務院正式出台《「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已經明確將「冰蓄冷」作為重點推廣應用的節能減排技術。

  這些政策的出台,全面點亮了冰蓄冷技術的發展前景,從全國蓄能節能產業來看,冰蓄冷產業空間規模大概在2000億至4000億元之間,發展前景極為廣闊,未來將有較大的市場潛力。更重要的是冰蓄冷比一般空調系統減少了二氧化碳和煙塵排放量,降低了全球溫室效應,對環保具有重大意義,可以說,冰蓄冷將是未來中央空調節能最重要的發展方向。

  目前來看,國內外的發展環境為我國中央空調行業發展帶來了挑戰與機遇,經濟全面加速發展將繼續拉動這一行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空調行業創造了諸多需求。社會發展到今天,生活很多環節都離不開空調設備,全球各個角落都有空調,其市場需求正在與日俱增。國際市場的擴大與發展給予行業出口外貿以機遇。由於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經濟逐漸復甦和加速發展,特別是歐美國家經濟有了逐步回升的勢頭,也為我國空調產品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

  由於消費者對低碳、環保、節能空調的市場需求不斷攀升,2012新冷凍年度,中央空調市場必定大放異彩。再加之中國經濟不斷發展,中央空調的發展前景是可以預見的廣闊。空調原材料如銅、鋁、稀土等價格不斷上漲,而後又跌跌漲漲,諸多因素造成空調市場的不穩定。但是不管怎樣,中央空調上下游全產業鏈一起努力,行業必定會如預期一樣,朝著健康的方向和諧發展。

  在能源危機日益加劇的當下,節能改造成為降低能耗、緩解危機的最佳途徑。不可否認,技術改造要花費相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比起成功的節能改造帶來的效果,花費不過是杯水車薪。在全國倡導節能技術改造的環境下,作為與能源息息相關的暖通行業需要深思。如何最大程度地實現節能改造,新的發展契機已經到來,暖通製冷行業需要緊緊抓住才能大有作為。

  2012新冷年的戰局就已展開。在生存壓力的推動及利益的驅動下,無論上一局戰績如何,也不論是國產品牌還是外資品牌,都紛紛或擴大產能、或進行市場細分,又或者兼而有之,彼此都想在這個大市場裡多分得一杯羹。在激烈的競爭中,國內中央空調市場的新局面漸漸浮出水面。在傳統領域內的競爭已經無法滿足中央空調企業對於銷量增長的預期,開發新市場成為行業共識。比如,軌道交通近來成為了中央空調行業最熱的詞彙。瞄準這些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一些空調廠商紛紛進入軌道交通、房地產、通信、醫療衛生等工程項目並大有作為。雖然房地產政策近期不斷縮緊,但是隨著房地產商策略的調整,中央空調企業也必然及時轉變策略並迅速跟進,其市場依然前景廣闊。

  2011年度北京中央空調是後奧運時代取得較大增長的1年。由於奧運建設提前透支了北京中央空調特別是大型基礎建設的中央空調項目,加之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在2008年後的2009年和2010年2年的時間內,北京中央空調發展一直徘徊不前。但是2011年度雖然和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一樣,受制於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但是北京仍然交出了讓業內非常滿意的1份答卷。本年度北京中央空調的總體銷量達到了近40億元的水平,較2010年度近31億元的銷量增長了29%,與全國的整體增長率保持基本同步。

  較大的容量加之大型項目層出不窮使得各大中央空調品牌都對北京非常重視,每個品牌在當地都扶持著幾家規模不等的經銷商;與此同時經銷商數量也在逐年增加,據統計當前北京中央空調大大小小的經銷商、工程商數量近600家,如此眾多的經銷商又分別在各個行業交織著不同的人脈關係,這直接導致了北京渠道商家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甚至有業內品牌人士認為協調北京中央空的渠道商家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

熱門推薦

冰蓄冷中央空調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