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以24億歐元的進口額成為德國機械工業的最大單一市場,中國從德國進口的機械比上一年增長了14%。德國機械製造商協會主席馬丁·卡普認為,德國製造商不應忽略日益強勁增長的中檔技術領域,因為新型工業國家正在越來越多地自行生產中檔技術產品。對於中國和印度市場,卡普表示德國製造商必須進一步著眼於中檔技術領域。
中國高端工具機市場歷來由美國、日本、德國企業占據主導地位,中端市場主要被台灣工具機、大陸工具機、韓國工具機瓜分。德國工具機不論工具機性能或製造工藝皆可稱為行業「大佬」,其若進入中端市場,對非德國籍的企業將造成相當的衝擊。中國國產工具機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雖然中國企業逐漸往中端市場靠攏,但中端市場仍然以台灣、韓國製造為主。長遠來看,中端市場是中國企業未來必須開拓的方向,在中端市場獲得一席之地並穩定擴大市場份額對於中國工具機製造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往高端市場進發的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關。
與台灣工具機業加強合作是抵禦德國等外企大規模入侵的辦法之一。近年來中國台灣的工具機產業發展迅速,保持60%以上的增速,並在世界市場居第六位。2011年,台灣工具機業產值達到50億美元,為世界工具機第六大生產地區和第四大出口地區,2012年出口額達42.36億美元,有望超越義大利,成為僅次於日本、德國的第三大工具機出口地。中國台灣每年出口到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的工具機價值約10億美元,2012年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工具機為14.31億美元,占全部出口的33.8%。
與台灣企業強化合作模式、強調技術往來對於提升中國大陸企業的製造能力有著較好的提升作用。中國大陸企業應注意把握機會、抓住機遇,就技術的引進、交換提出更多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