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化學藥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國內抗真菌藥物市場分析
 抗真菌藥物 2005-06-23 08:17:00
    近年來,隨著廣譜抗菌藥物和免疫抑制劑的大量應用,腫瘤化療和器官移植手段以及愛滋病的出現,免疫抑制人群不斷增多,真菌感染的發病率開始呈現上升趨勢,全身用抗真菌藥物成為抗微生物藥的研究熱點之一,特別是深部真菌感染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受此影響,近兩年來國內全身用抗真菌藥物市場呈不斷增長的趨勢(如圖1),僅在2003年春夏季「非典」時期市場整體受挫的情況下,曾一度有所走低。

    2004年的市場數據顯示,全身用抗真菌藥物市場出現全面反彈:總體看,原有的重頭產品酮康唑由於其嚴重的肝臟毒性,近年來在全身抗真菌中應用開始減少,從銷售金額滾動年度增長圖可以看出銷售金額呈現負增長(如圖5),而該藥物的複方外用產品在OTC市場展現出較好勢頭,增幅超過60%;目前,氟康唑與伊曲康唑這兩個三唑類抗真菌藥物已經在國內全身用抗真菌藥物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合併占據了67%的市場份額。業內人士預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全身用抗真菌藥物市場將會保持這種增長勢頭。

    氟康唑 將被新型藥物取代
    氟康唑已經在全球30多個國家上市,位居全球抗真菌藥物市場銷售額榜首,也是國內眾多醫藥經營公司追逐的熱點產品,高居國內抗真菌藥市場銷售首位(如圖4)。該產品熱銷原因是:深部真菌疾病具有危害大、預後差、病死率高的特殊性,可選藥物又非常有限;氟康唑在深部真菌感染治療上表現出確切且顯著的療效,被譽為抗真菌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氟康唑副作用小,服用該藥的患者極少因最常見的胃腸道副作用而停藥;國內廠商能夠生產各種劑型的氟康唑,為醫生提供了多種治療選擇,使得臨床對該產品的認識逐漸加深,廠家能順利開展各種營銷活動,產品銷售很快便進入了成熟期。

    目前市場業績較好的是上海三維製藥生產的三維康和大連輝瑞製藥生產的大扶康,杭州民生、海南曼克星和常州二藥等廠家也生產銷售。隨著註冊生產企業的增多,市場競爭加大和新產品的市場導入,2003年第4季度~2004年第3季度其市場份額比2002年第4季度~2003年第3季度下降了3.8%(如圖3),其市場領先地位很快將受到新進入者強有力的挑戰,預計該藥市場將被新型藥物所取代,市場逐步趨於平淡。

    伊曲康唑 市場發展空間寬廣
    伊曲康唑給深部真菌治療提供了又一種新的選擇。伊曲康唑具有較氟康唑更寬的抗菌譜,2003年上市的注射劑型彌補了其膠囊劑吸收不規則、血藥濃度不穩定的缺陷,成為不能口服給藥的危重患者最好的選擇;同時,該產品靈活的序貫療法應用於預防和治療,大大改善了深部真菌感染高危人群的預後,並且有效地降低了治療費用,成為治療深部真菌感染新的理想選擇。

    伊曲康唑已被列為國家基本藥物,其銷售在學術推廣的促進下穩步前行,牢牢控制了一定的市場份額。2004年,伊曲康唑的銷售金額和市場份額均有很大的增長(如圖4),2003年其銷售金額和市場份額增長了4.5%,銷售金額滾動年增長率高達94.7%,大有取代氟康唑地位的趨勢(如圖5)。

    目前伊曲康唑的國內生產廠家數量有限,主要有成都倍特藥業(商品名易啟康)、西安楊森製藥(商品名斯皮仁諾)和天津力生製藥(商品名美扶)。伊曲康唑作為一個有發展潛力的抗真菌藥,其市場利潤空間還很寬廣。隨著藥物學術的進一步推廣以及營銷手段的不斷展開,它將會占有全身用抗真菌藥市場更多的份額。

    脂質體劑型兩性黴素B 劑型改造緊跟國際
    兩性黴素B幾乎對絕大部分真菌均有效,耐藥菌株少見,價格較低,這使其得以在臨床應用40多年仍顯示出很高的實用價值,但因其明顯的腎毒性和輸注相關性毒性(如發熱、寒戰、噁心等),兩性黴素B的推廣應用受到了很大限制,更難應用於預防。為降低不良反應,國外近年來開發了三種脂質體劑型兩性黴素B:兩性黴素B脂質體、兩性黴素B脂質體複合物(ABLC)和兩性黴素B膠體分散劑(ABCD)。研究資料表明:此三種劑型藥物在提高抗真菌活力的同時,顯著減少了兩性黴素B的毒性,特別是明顯減少了腎毒性的發生率。

    雖然劑型改造後的兩性黴素B在臨床上繼續發揮著良好作用,但由於價格較昂貴,市場份額相對較低,目前只占3%左右。

    國內方面,上海新先鋒藥業已率先獨家生產出了2mg和10mg兩種規格的注射用兩性黴素B脂質體(商品名鋒克松)。該產品於2003年投入市場,體現了國內生產研發水平與國際接軌的能力,適應了國內對質高價優抗真菌新藥的需求,其2003年第4季度~2004年第3季度比2002年第4季度~2003年第3季度的銷售金額滾動年度增長率遠遠高於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04.7%(見圖5)。預計,兩性黴素B產品市場份額將迅速擴大。

    特比萘芬 銷售額節節攀升
    特比萘芬是20世紀90年代上市的新合成抗真菌藥物之一,1992年12月獲美國FDA批准後上市。因具有高度親脂性和親表皮性,外用之外,亦可口服進行全身給藥,被譽為殺滅真菌藥物中惟一無嚴重肝腎不良反應的品種,1999年後轉為非處方藥品銷售。

    國內市場主要有口服片劑和乳膏劑,商品名蘭美抒,分別由北京諾華和天津中美史克進行市場開發。2001年諾華的特比萘芬全球銷售額為8.32億美元。在國內,北京諾華公司生產的特比萘芬口服片劑在與擅長OTC市場開發的中美史克合作後,大力的廣告宣傳使銷售額節節攀升(如圖3)。此外,齊魯製藥廠、保定步長、天浩製藥等廠商也生產銷售此藥片劑。特比奈芬2003年4季度到2004年第3季度市場份額已占14.9%,其銷售金額滾動年增長率也達到63.8%(見圖5),市場前景看好。

    伏立康唑 國產品進入臨床申請階段
    伏立康唑為對氟康唑進一步結構修飾的產物,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力強、口服吸收好的特點,對病原性酵母菌的抗菌活性高於氟康唑,對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有極好的抗菌活性。臨床上,伏立康唑主要用於進行性、有致命危險的免疫損害患者,能有效控制口、咽及食管白色念珠菌病和侵襲性麴黴病,比兩性黴素B治療更為有效。一些病例報告已證實,該藥能成功治療一些罕見的真菌病。

    伏立康唑於2002年在美國首次上市,目前國內使用的伏立康唑產品全部進口於輝瑞公司,尚無國產產品,但SFDA已受理多家伏立康唑口服片劑和注射劑型的臨床註冊申請。預計,伏立康唑進口產品一統天下的局面不久將被打破,市場份額也會隨著國內產品的上市逐步加大。

    總體來說,近兩年國內抗真菌藥物市場銷售額增長強勁,但與國外的40億~42億美元的市場相比,2004年全年用抗真菌藥物市場份額僅有6億元左右,在新藥研發和生產方面也與國外差距很大。因我國從事抗真菌藥物篩選與研究的單位較少,抗真菌新藥的開發似乎近年來影響不大。可喜的是,我國醫藥研發機構正積極開展有關的研究開發,如上海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篩選出了優於現有藥物的新型三唑類化合物單體(艾迪康唑),目前已進入臨床前開發。對於抗真菌藥生產經營者來說,抓住機遇,如何提高國產藥的質量和品牌建設至關重要。

    圖1:全身用抗真菌藥物銷售變化曲線

    圖2:2002年第4季度~2003年第3季度主要全身用抗真菌藥物的市場份額

    圖3:2003年第4季度~2003年第3季度主要全身用抗真菌藥物的市場份額

    圖4:主要抗真菌藥物近兩年的銷售情況

    圖5:2002年第3季度~2004年第3季度全身用抗真菌藥銷售金額滾動年度增長率

熱門推薦

抗真菌藥物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