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教育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4年我國高考生源發展趨勢分析
 高考 2014-06-06 15:20:07

  據宇博智業市場調研中心了解:6月7日,2014年高考就要正式拉開大幕了。根據教育部統計,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939萬,是連續5年下降後的首次回升,當然,幅度很小,只比去年增長了27萬,小漲3%。

  2008年我國高考報名人數達到歷史峰值的1050萬,從此之後,人數迅速下滑。根據中國教育在線剛剛發布的《2014年高招教育報告》,高考生源的下降,主要是適齡學生人口的持續下降,而這個趨勢將一直延續到2020年。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整個生源的變化其實是和各地本身的人口出生率相關的,落戶政策的影響是相對小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2000年的時候全國的出生率大概只出生了一千兩百萬人左右。在各地也有這種節奏,只是最低谷出現的時間不一樣。

  這種減少,反映在各地是這樣的:北京今年比去年減少2000人,連續第八年下降;上海更明顯,2006年還11萬人,今年只有5萬2,縮減一半;高考大省河南,今年甩掉考生第一大省帽子,72.4萬人,連續第五年下降。

  報的人少了,招的人也在減少,於是各地都開始調減招生計劃。陳志文說,這幾年,最嚴重的問題是——就算減了也招不滿。

  陳志文:這個在以前是沒有的。我們以前,各地為了多招兩個學生,實際上或多或少是超額完成招生計劃了。現在就變成完不成招生計劃了。等於有條件上大學的這些學生都放棄上,這才是真正的危機。因為學生和家長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

  這種「招不滿」的生源危機,反映到不同的學校,呈現不同的化學效果。影響小的,面臨的只是一場生源危機,嚴重的恐怕要演變成生存危機了。宇博智業認為,這種危機正在倒逼高校,尤其是二本、三本院校的改革。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

  儲朝暉:整體的,各個高校都要進行觀念的轉變。就是要從過去的高高在上,等著學生來上門,轉為真正的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需要作為辦學的依據。然後根據這個依據來進行實際教學。對學校的管理,進行管理體制改革。把學校辦成真正為學生成長發展服務,為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使命服務。只有實現了這一點,大學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生存下來。

  教育部也在積極引導一批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目前,全國已經有150多所地方院校報名參加教育部的轉型改革,淡化學科、強化專業,按照企業的需要,按照崗位對接。不過,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也擔心,這種改革會因社會和家長的顧慮而缺乏動力。

  陳志文:這些學校都是缺乏特色和不接地氣。我覺得這個政策是高等教育領域出台的最好的一個政策。但是一些高校有沒有動力?因為一但是被定為實際應用類,就會覺得他是本科的職業學校。就會有看法,也會導致很多學校不想,不敢走這條路。

  根據預測,2020年,我國18歲適齡人口將達到最低谷。這意味著,曾經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壯烈場景將不復存在。面對成為大趨勢的生源危機,未來6年,不知有多少高校能化「危機」為「轉機」?當然也讓人很想知道,6年後的高考,會變成什麼樣子。未來還充滿不確定性。

  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年中國教育行業信息化建設與IT應用趨勢研究報告》。

熱門推薦

高考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