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新興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效果、豐富課堂教學環境方面均發揮了顯著的作用。通過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我們了解到:很多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普遍形成了實力雄厚的專門研究機構,在國家層面構建了系統化的支撐體系。
教育部——英特爾信息技術專項科研基金項目「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由教育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黃榮懷教授牽頭,聯合超過50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共同完成。教育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是由華中師範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聯合組建的,代表了國內教育信息技術領域綜合協同創新體的一流水平。英特爾公司致力於通過對教育的持續投入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研究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組近日總結提出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十大趨勢:
1.新技術和新理念將持續引發各個國家教育教學創新
十大新興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可以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扭轉教師低效的教學形式,改變課堂單一的教學形態。在創新學習方式方面,智能機器人將成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夥伴,3D列印技術將顛覆學生的動手實踐,體感技術將引發學生互動學習的新體驗,教育遊戲將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社會性虛擬社區將支撐學生大規模的合作學習。在創新教學形式方面,開源硬體正在夯實信息技術「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學習分析技術將支持規模化教學形式的變革。在創新課堂形態方面,雲計算環境可以促進學習與教學的協同,Second life等創建的虛擬世界已經湧現了「真實課堂」,移動衛星車助力經濟欠發達地區構建信息化的課堂。
2.數字鴻溝和技術環境將加劇「全球學習危機」
保證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受高質量的教育成為全球各地區教育發展的重點,然而「全球學習危機」正在湧現。即便是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信息技術發展水平較好的已開發國家和地區,技術環境支撐下的教學模式也並未充分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各種教學模式在很大比例上仍然以教師為中心。縮小數字鴻溝、加強技術環境下的學習設計才能進一步改善「全球學習危機」的境況。
3.教育信息化將成為已開發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和政府主導的頂層設計
為保證國家教育信息化規劃的連續性,各國政府均重視頂層設計,以分階段、漸進式來解決教育信息化面臨的實際問題。例如,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先後四次頒布了國家教育技術計劃,應對不同的境遇和問題,但政策具有顯著的連續性,體現了各時期的關注重點。日本政府也先後提出e-Japan、u-Japan和i-Japan三大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從基礎設施到網絡互連再到信息化應用,涉及範圍廣,覆蓋面寬,充分體現了日本政府對教育信息化政策頂層設計的重視。查看更多教育信息化信息請點擊:2013-2018年中國教育信息化市場深度分析報告
4.不同國家政策導向差異導致其教育信息化發展階段的特徵日趨明顯
各國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其戰略發展重心與各國發展所處階段密切相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的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起步、應用、融合、創新。2000年以來,已開發國家及少數發展中國家已經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並開始轉向教育信息化應用層面上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雖然各國教育信息化水平差異還比較大,但是都已步入綜合協調發展的軌道中並與上述四個階段具有較強的一致性。
5.「技術促進學習研究」將成為教育學、心理學、信息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共同主題
在世界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科學研究體系中,「技術促進學習研究」已被當作對人類具有重大影響的自然科學的問題,受到普遍關注和重視,成為橫跨教育學、心理學、信息科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綜合研究領域。在過去的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眾多來自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基金會、非政府組織、企業從事該領域研究的研究人員,加入了該領域的研究行列,有效地支撐著各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很多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普遍形成了實力雄厚的專門研究機構,在國家層面構建了系統化的支撐體系。不論是研究經費投入規模,還是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都與該領域研究價值相匹配,凸顯各國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
6.全球不同區域的教育信息化發展將呈多極化
通過對教育信息化的市場研究發現:北美地區的經濟實力雄厚,科學技術先進,美國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起步早,整體水平處於領先地位,地廣人稀的加拿大遠程教育和終身學習成為其教育信息化的亮點。歐盟相繼提出的一系列教育信息化計劃推動各成員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充分體現了歐盟各國教育信息化一體化發展的趨向。亞太地區表現出極富特色的發展態勢,其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徵在於不斷的探索創新。南美各國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水平有較大改善,教育信息化發展雖然存在瓶頸,但這並未阻礙南美各國緊跟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步伐。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尋求在社會穩定中發展教育信息化成為該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要思路。
7.教育公平在各國教育信息化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趨明顯
美國政府採取優先發展邊遠、落後的農村地區,並對特殊群體給予教育政策的特別關注,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實施教育信息化政策,幫助貧困地區和農村學校跨越數字鴻溝。英國政府的《E-Strategy戰略規劃》提出為所有機構提供國家寬帶服務,尤其面向弱勢群體發展ICT基礎設施和服務。對經濟處境不好的學生進行技術投資,讓這些學校的普通學生或殘疾學生都有機會使用同等的先進技術。智利推出的「結網」計劃成為其促進公平的重要手段,試點首先在首都地區進行,之後的工作重心主要偏向貧困及偏遠地區。
8.政府引導下的多方投入和「成本分攤」機制將成為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教育信息化投資已形成了政府主導的多元化投入和「成本分攤」機制。美國的教育信息化以聯邦政府投資為主,各州、基金會和社會捐贈也占有一定比例,該國的教育折扣項目(E-Rate)是美國聯邦政府專門針對數字鴻溝而啟動的國家項目,非常具有代表性。凡是符合條件的中小學校和圖書館在購買相關軟體時,只需支付相應折扣價格,折扣之外的費用則由E-rate基金支付。
9.信息產業的創新推動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
從國際發展經驗來看,信息產業領域的企業對各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創新的軟硬體研發、教育信息化核心技術的攻關等,無不得到信息產業相關企業的支持。
此外,多數企業也將積極支持教育信息化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型跨國IT企業(如Intel、Microsoft、HP等)所實施的教育信息化公益項目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世界各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知名數字出版企業在數字資源建設與運營模式方面獨樹一幟,有力地推動了教育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政企合作已成為國際通行的做法,特別是政府購買企業的服務,建立起相對穩定的合作關係,從而出現了一批專門面向教育信息化行業的企業。
10.國際組織和學術團體縮短全球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差距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分析調查顯示:教育信息化超越了國家界限的國際組織,在推動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國際平台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全球現代科技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分享。學術團體對教育信息化的關注及參與,在助力教育信息化發展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多元的,也是舉足輕重的。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學術組織為政策決策支持發揮著智囊作用,企業與學術組織的合作推動教育信息化項目,國際組織與學術組織的合作也更為緊密。學術組織正在深度參與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各項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