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電力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4年我國光熱發電產業前景分析
 光熱發電 2014-07-31 16:48:57

  繼風電、光伏之後,光熱發電成為被新能源市場廣泛看好的一個朝陽產業。但是由於光熱發電一直沒有擺脫高技術、高成本、高電價等瓶頸,在我國並沒有進入實質性商業應用階段。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2014年以來,光熱發電市場投資和政策扶植動作不斷,有分析稱產業扶持政策有望年內出台,中國光熱發電產業在經歷了蓄勢發展期後,2014年將成為光熱發電產業破局的元年,未來規模千億級的大市場將呈現。

  受益於光熱發電破局的利好,資本市場上相關概念股成為資金追逐的熱點,或在今後一段時間有投資機會。

  利好政策有望出台

  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是太陽能利用的兩大領域。由於光熱發電不需要光伏發電依賴的晶矽,在發展中不會帶來高能耗、高污染等問題,因此被看做是最為清潔的新能源,很多國家和地區鼓勵光熱發電,限制光伏發電。

  光熱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其具有光伏發電不可比擬的優勢,太陽能所燒熱的介質可以儲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沒有太陽照射的幾個小時內仍然能夠帶動汽輪發電。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的2012-2016年中國太陽能光熱發電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鑑於光熱發電的發展優勢,西方國家陸續制定了相關的扶持政策支持光熱的發展,從2007年開始,全球光熱發電年新增裝機容量成倍增長,2011年全球光熱裝機容量達到1300MW,在建3000MW。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15年全球光熱發電累計裝機將達到24.5GW,五年複合增速為 100%。

  我國對光熱發電的研究起步並不晚,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科院和中國科技大學就曾在太陽能光熱發展技術方面做過單元性試驗研究,但是由於相關技術難以短期實現突破,加之光熱發電的高成本,阻礙了太陽能光熱發電的進程。

  目前,我國太陽能光熱技術經過多年發展,仍尚不成熟,初始成本比光伏發電高約40%-50%。2007年,國內首座70千瓦的太陽能塔式光熱發電系統通過鑑定驗收,目前獲得光熱發電開發的項目有十餘個,但還沒有商業化運行的光熱電站。

  行業分析稱,目前制約我國光熱發電發展的瓶頸,一是在部分核心裝備的技術瓶頸,導致國內光熱發電轉換效率低,阻礙了光熱發電的大規模運用;二是國內光熱發電大多屬於研製示範階段,沒有大規模產業化,高成本瓶頸成為實現商業化的關鍵,成本高、低收益,導致光熱發電發展緩慢;三是我國尚無完善的補貼政策出台,無法提高企業投資光熱發電的積極性。這些制約因素影響了光熱發電在我國的大規模發展。

  「如果電價及補貼政策明確,從示範項目起步,逐步實現規模化,光熱發電商業化將提速。」中電聯專職顧問、原秘書長王永干說。

  隨著國家能源戰略政策的調整,光熱發電逐漸成為新能源領域關注的重點。2014年2月18日,國家能源局會同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組織各大光熱發電項目開發商和相關單位召開光熱發電示範項目電價政策座談會。2014年3月31日,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指出,「中央正在加大力度整合資金,大力支持太陽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2014年4月29日,國家能源局委託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牽頭開展的「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項目技術要求及申請報告大綱」徵求意見討論會召開。 2014年6月,國家能源局向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聯盟下發《關於委託開展太陽能熱發電設備能力情況調查的函》,以更好地了解國內光熱發電重點技術裝備水平和製造能力。

  同時,國家能源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多次派出調研團隊對目前在試運營的光熱發電項目進行摸底考察。從光熱發電主管職能部門今年來頻繁的動作來看,業界估計,國家能源局將加快光熱發電扶持政策的出台,政策的出台將徹底釋放國內光熱發電市場。

  中海陽能源集團董事長薛黎明表示,目前中國光熱發電從技術到應用已較為成熟,在國家產業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光熱產業將迎來真正的爆發期,一個千億級的大市場將嶄露鋒芒。

  東北證券發布研報稱,光熱發電集環境友好和電網友好於一身,在能源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逐步受到高層重視,市場普遍預計今年下半年國家將出台針對光熱示範項目的示範電價政策。目前,國內已獲批開展前期工作的商業電站達到1.5-2GW,多數處於「待價動工」狀態,示範電價推出將實質推動國內光熱產業化進程,光熱電站建設高峰來臨在即。

  相關個股受追捧

  東興證券研究員侯建峰認為,從現在上報國家能源局以及一些企業規劃的光熱發電項目來看,不完全統計已經達到1.3GW左右,如果下半年光熱發電政策能夠順利出台,這些項目將有望陸續啟動,進而為實現2020年3GW光熱電站裝機目標奠定基礎。

  按照國家能源局確定光熱發電產業發展規劃,2014-2016年通過示範電價政策扶持完成一批商業化示範項目建設,2017年光熱發電進入大規模開發建設階段。

  受利好政策的刺激,目前市場對光熱發電項目的投資熱情高漲,並邁入實質性投入階段,相關的概念股票在二級市場上更是表現搶眼,成為資本熱炒的對象。

  總投資20億元,原計劃在2014年10月完工的中廣核青海德令哈光熱發電項目,於2014年5月正式開始招標。7月1日,該項目正式動工,預計 2016年年底前併網發電。據了解,該項目已獲得亞行1.5億美元貸款,將是我國光熱發電進入商業化應用的代表項目之一,也是國內光熱發電產業近年來首個開工建設的大型商業化項目。該項目進入實際投資開發階段被業界看做是對示範電價等扶持政策出台的信號,顯示出國內企業對光熱發電行業發展前景的看好。

  在二級市場上,傍上光熱發電概念的股票也隨著政策利好的臨近,股價不斷水漲船高。

  首航節能主營空冷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等業務。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76億元,同比下滑18.23%;實現淨利潤為1.59億元,同比下滑9.45%;基本每股收益為0.60元,同比下滑14.29%。此外,公司預計2014年1-3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熏 000萬元至-500萬元。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85.24萬元,同比下滑87.21%,首次出現虧損605.73萬元,每股虧損0.02元。但是業績下滑並沒有影響投資者對首航節能的看好,二級市場上該股股價屢創新高。3月20日,創下2012年公司首次配股後的最高階34.94元/股,近期該股再次受到追捧,上周連續出現上漲,累計漲幅達20%。

  分析人士認為,首航節能雖然業績出現下滑,但是仍受到市場追捧,得益於公司除在空冷系統領域保持領先,還在光熱發電、海水淡化、餘熱發電等幾項業務上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隨著公司布局的重點項目陸續展開,公司的各項業務有望迎來高速增長期,後市增長無憂。

  東興證券研究員侯建峰分析稱,2013年是首航節能積極進行業務布局和戰略轉型的一年,公司電站空冷業務的進一步提升,新增訂單在業內市占率占比達到 40%以上;公司光熱發電業務完成了光熱電站核心設備的國產化研發,綜合估算公司光熱電站可參與業務有望達到整個光熱電站總投資的60%以上;獲得了電站總包業務零的突破;積極通過外延式擴張進一步完善公司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商平台;完成海水淡化中試設備的良好運行。

  通過2013年業務的布局和戰略的轉型,公司高端能源裝備和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平台的構建已經基本成型,後續通過外延式擴展或者公司內部自生培育將進一步完善公司業務結構,公司未來業務將步入持續快速成長通道。同時,公司新培育的光熱發電以及LE-MED新的商業模式有望在2014年獲得政策和訂單的驅動。

  經過長期投入、開拓,目前首航節能的光熱發電子公司首航光熱已是目前國內技術最為領先的團隊,立足技術突破和成本控制,占據行業制高點,公司10MW項目預期近期將有望獲得核准,建成後將成為全球第三座24 小時發電光熱電站。

  首航節能在光熱發電領域具備的領先優勢在於,其有被公認為是國內光熱領域技術權威之一的姚志豪領銜的光熱發電團隊;是國內最全的涉及光熱發電產業鏈主要環節的公司,是目前國內少有的幾家參與光熱產業標準制定、核心設備自己生產並參與電站總包和運維的公司。

  首航光熱團隊成員參與制定太陽能光熱領域國家標準與技術規範,在能源領域國內外知名學術期刊與會議發表論著超過30篇,已申請國內外專利20多項。

  受益於公司對新業務的布局,侯建峰繼續給予公司「強烈推薦」評級,並再次強烈建議投資者對公司的判斷要立足長期,關注公司產業布局未來業績釋放的潛力。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光熱發電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