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央企開始在網上玩起新媒體,有的甚至有自己的漫畫頭像和網絡暱稱,熟練地用網絡語言與網民溝通,措辭幽默,塑造出不同以往的萌噠噠形象。
國務院國資委新聞發言人盧衛東向記者透露,目前112家央企已有45家開通了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台,央企正在用網際網路思維推動創新發展,建立互聯互通新常態體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瀋陽也向記者指出,我國500強企業和央企中,共有189家開通了微信,211家開通了微博。
新媒體不僅僅作為企業對外溝通的平台,也漸漸延伸出內部政務處理、活動營銷與銷售等多種功能。武鋼集團外宣部主任孫勁稱,武鋼在重審新媒體戰略,研究在其基礎上如何進行產業上下游聯動及電商化嘗試。
央企入網
網際網路發展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從信息網絡到商品網絡,再到支付信用網絡,每一次變革都離不開網民規模的急速擴張。由於移動終端價格的下降與 WIFI 熱點的廣泛鋪設,截止到 2014 年 6 月,我國的移動端網民數量已達到 6.32 億,手機上網使用率達 83.4%。以「移動互聯」為主要特點的新媒體受到了很多行業的高度關注,大量中國企業也尋求在新媒體上擴大影響力,這兩年企業新媒體如雨後春筍冒出來,漸成規模。
盧衛東表示,新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影響漸大,正在從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學習途徑變成新的社會力量,因此,如何面對網際網路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新的挑戰,適應新媒體傳播的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互動化的大趨勢,是中國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
清華大學教授瀋陽也認為,外部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正在急劇變化,各種潛在風險爆發的幾率增大,每個企業都可能會面對一些突發危機事件。尤其是對於大型企業而言,由於企業價值鏈較長、客戶眾多,一旦出現問題就更容易使企業品牌形象陷入危機。而以微信、微博為主體的企業新媒體,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對客戶精準、及時的信息傳播,將危機的負面影響最小化,這一優勢使新媒體受到許多企業的青睞。
2013年8月28日,中石化官方微博「@石化實說」正式上線。當年11 月22日凌晨,山東青島中石化管道公司輸油管線破裂,造成原油泄漏,造成62人遇難,136人受傷。事故後被認定為責任事故。「@石化實說」共發布8條微博,表達了對逝者的哀悼和死者家屬的致哀,同時及時發布調查結果。此外,為避免引起民眾恐慌,還發布了「系統排查管網安全隱患」通知。
瀋陽指出,「@石話實說」及時科學的回應,真誠的態度,得當的應對,對化解當時中石化的輿論矛盾具有重要意義。「新媒體的產生改變了原有話語權體系,新聞不再是大型新聞媒體向受眾的單向傳播,而是呈現出公眾共同參與的多向性互動的特點。企業組織和普通客戶均有了話語機會,雙方可在新媒體平台上傳播各類多元化內容。」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的2013-2014年中國網絡新媒體市場研究年度總報告顯示,目前中國500強企業和央企中,共有 189 家開通了微信,211家開通了微博。自2014年1 月1日至11月30日23時,企業微博發布文章共計160930篇,總轉發數111085428人次,總評論數 42930423條。
央企的新媒體玩法
儘管危機公關和品牌傳播力是企業開通新媒體的最初動力,但企業漸漸亦有了新的想法。
這方面,傳統B2B企業武鋼集團深有體會。今年10月,在清華大學公布的微信公眾號超級榜(200強)中,武鋼微信公眾號「幸福武鋼」從200多萬個公眾號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上榜的央企。
作為央企中最早開設微信公眾號的企業之一,武鋼觸網的時間其實不算長,才20個月。目前幸福武鋼的官方微信擁有1.7萬人,而通過微信互相關注轉發的信息輻射面,則可影響100萬人之多。孫勁透露,目前除了微信公號外,武鋼在易信、新浪、騰訊、搜狐、新華網和人民網上都有運營自己的官方微博帳號。如果加上其下屬企業運營的新媒體,就更多了,單是微信就有40多個。
孫勁也坦承,作為傳統B2B製造企業,新媒體粉絲的來源多為集團內部員工,以及對武鋼感興趣的少量外部粉絲,目前微信微博的9成溝通都是為解決內部問題,官微的實際功能不像是對外宣傳,倒更像是對內溝通的「信訪辦」或者武鋼的職工網上服務中心。因其溝通效果好而受到追捧。
「我們正在研究微信企業帳號,看看能在上面做什麼文章。」孫勁表示,武鋼在考慮是否在新媒體上增加更多信息與功能,對內如增加辦公系統,遞送文件或召開視頻會議,對外聯通上下遊客戶,發布產品採購信息或增加武鋼產品資料庫等。
華潤集團旗下的華潤萬家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超市零售品牌,全國共有4000多家門店,在傳統零售業線下業務受到衝擊之際,華潤萬家亦試圖在新媒體試水,尋求增加營銷渠道,拓展電商服務。
華潤萬家公共關係負責人陳勇透露,目前華潤萬家旗下12個品牌,擁有10個微博帳戶,30個微信公號,其中華潤企業超市的微信公號粉絲量近50萬人,憑藉幾次大型活動,粉絲量增長迅速。由於旗下品牌眾多,新媒體帳號也多,華潤萬家目前已搭建一個新媒體帳號的統一管理系統,以協調不同平台的內容與活動。
對於新媒體未來的發展,華潤萬家一直有自己的目標。如何在新媒體中加強營銷和品牌元素,從而實現線上線下的互動,是未來思考的出路。陳勇透露,明年2月份華潤自己的電商平台「e萬家」將上線。
即使是作為央企出資人和管理者的國資委,也對新媒體的玩法有了新想法。盧衛東向記者表示,國資委也主動適應了新媒體發展常態,在整合資源聚合服務上做了一些探索實踐,「在聚合服務方面我們把航空、通信、電力、旅遊分散的服務功能放在一個平台,規劃建設了一個一站的新聞客戶端,逐步形成四位一體的平台,微博、微信、微視、客戶端四位一體的移動全媒體平台,以信息加服務方式來為公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溝通和進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