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眼鏡產業雖然發展迅猛,但也存在諸多弱點,譬如:產品結構不合理,以中低檔為主,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檔產品不足;裝備和工藝水準較低,設計和原創能力薄弱,,雖然塑造了一批國內品牌,但尚無國際品牌。為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推動塊狀行業聚集集約發展,2015年4月~2016年12月底,臨海市開展專項整治提升行動。
臨海市的眼鏡行業全國聞名,轉型發展迫在眉睫。4月14日,臨海市眼鏡行業整治提升小組聯合公安、環保、安監等部門,對先前摸底調查過的多家眼鏡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當場關停了3家眼鏡生產企業,打響了眼鏡行業整治第一槍。
臨海市目前有眼鏡生產企業600多家,建立了從眼鏡配件、鏡片、鏡架的生產、加工、表面處理到眼鏡裝配的完整產業鏈。以臨海市杜橋鎮為代表,建立了眼鏡專業批發市場,在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力促進了人員就業和區域經濟發展。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眼鏡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眼鏡行業在發展中也存在著「低散小」現象普遍、產品結構單一、產業層次低、產品同質現象嚴重、轉型升級緩慢、市場競爭力下降、環保欠帳多、產業布局不合理、安全生產基礎差等問題。
為有效消除全市眼鏡行業存在的風險隱患,按照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入園一批、關停淘汰一批的總體思路,臨海市將通過此次行業整治,實現臨海這一全國知名眼鏡生產基地眼鏡產業的「升級版」。
此次眼鏡行業整治以杜橋、上盤、桃渚3個鎮為重點,對眼鏡企業按照整治提升、過渡生產、責令停產3類實施分類整治措施。對證照齊全、符合相關規劃要求、生產廢水滿足納管要求、衛生防護距離符合相關規定、「三廢」達標排放的眼鏡企業實行原地整治提升,相關部門予以完善相關審批手續。
證照齊備、基本滿足安全生產條件、「三廢」能夠達標排放但存在不符合規劃要求、不具備廢水納管條件、衛生防護距離不符合相關規定等情形之一的企業,在2015年底前完成過渡性整治任務,過渡性生產至2016年底,再視企業實際情況選擇關停或搬遷入園措施。
對於未取得證照、「三廢」不能達標排放、在「三合一」場所生產其他不符合原地整治提升或過渡性生產條件的企業,一律責令停產,由企業根據自身條件自行決定採用關停淘汰或通過整改進入原地整治提升類、過渡生產類企業,並按照相應類別企業的整治要求按期完成整治任務。
臨海市眼鏡行業整治提升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標本兼治、疏堵結合的要求,臨海市將專門出台眼鏡行業發展扶持政策,提出加快建設眼鏡行業園區或集聚區,制定節能、環保、用地、稅收等方面的入園標準和鼓勵、引導有條件的眼鏡企業向園區或工業區塊集聚等配套政策措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要在2016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務,2017年1月起將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深化和鞏固整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