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中種植業的發展自然離不開肥料的灌溉,近幾年,肥料行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化肥歷來是農作物增產的重要因素,對我國糧食增 產的貢獻率高達40%。然而,長期以來化肥施用不合理,給耕地質量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化肥實際利用率不足30%,土壤污染問題嚴重,污染事故頻發,全國 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屬污染,其中華南部分城市約有一半耕地遭受鎘、砷、汞等有毒重金屬和石油類有機物污染。伴隨著這些問題的出現,新型肥料 應運而生。
政策利好新型肥料行業
「目前,肥料行業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新型肥料應該具有利於提高肥料的料率,利於作物生長並提高產量。同時應該對環境污染儘量小,生長出的作物對人體健康無負面影響等要求。」
周長益在介紹肥料行業發展情況中提到,第一,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肥料生產和消費大國。現在化肥總量,氮肥、磷肥產能產量及消費量已經居世界首位,實現自給且有餘並能出口。鉀肥的生產是世界第四,自給率大幅提高。
第二,基礎肥料生產的集中度明顯提高,新建的化肥裝置基本實現了向資源地轉移。
第三,化肥裝置的大型化水平顯著提升。大型化肥生產裝備的設計、製造、安裝,大多實現自主化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第四,原料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進展。磷肥中低品位實現技術進步,增加了磷復肥的原料供應;鉀肥中低品位及固體鉀礦和難溶性得到了較快發展,節能環保綜合利用取得了成效;氮肥行業綜合能耗比「十一五」末有所下降,目前綜合利用量已經占到了年產生量的30%。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新型肥料行業是市場調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以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等為代表的新型肥料產業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全國各種類型的新型肥料的年產量已經達到3500萬噸,每年推廣應用面積近9億畝,促進糧食增產200億公斤,為全國糧食增產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此基礎上,受政策利好,新型肥料行業的發展前景十分被業內看好。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加快推進和「2020年實現農藥化肥用量零增長」目標的提出,新型肥料開始搭上了產量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順風車。
農業部日前下發《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兩個行動方案」分別提出目標: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達到40%以上、比2013年提高7個百分點,力爭實現農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長;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比2013年提高5個百分點,力爭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
而在今年5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提到,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大種養業特別是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力度,科學施用化肥、農藥,推廣節能環保型爐灶,淨化農產品產地和農村居民生活環境。
新型肥料市場前景廣闊
據東北亞開發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李繼凱介紹,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步伐推進和「有機產業」的快速發展,化學類新型肥料市場銷售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但仍然占據絕對性市場份額。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新型肥料施用總量最高的國家,約占世界總消費量的40%。在所有的新型肥料中,大約45%用於糧食作物,55%用於蔬菜、經濟作物和其他行業。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吉林五省是我國新型肥料投入量前五的省份,五省總用量達到1500萬噸,約占全國使用量的43%左右。另一方面,新型有機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發展速度迅猛。
對於新型肥料在推廣中遇到的問題,東北亞開發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研究組副主任阮曉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來說,新型肥料在使用方面的障礙其實非常多,主要有三方面問題,第一,由於農民的生產慣性以及技術的落後,導致農民對它的認識不是很清楚。第二,我國很多新型肥料的生產技術的確存在著落後的局面,導致效果良莠不齊。第三,我國農化服務人才比較缺乏。
針對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坐車如下調整:第一,繼續加強行業監管,保證產業健康、有序、快速發展。打破條款分割,建立部委聯動管理組織。第二,組建國家產業聯盟,做好產業企業信息、技術、供應、國際合作等方面聯動。第三,大力培育產業龍頭企業,發揮對產業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第四,結合當前國家創新創業多種政策,設立政府引導、產業企業參與的產業發展基金或產業技術基金,對產業技術研發、轉移、交易等進行支持、引導。第五,引導產業做好包括電商平台建設在內的產業發展模式的創新,避免產業企業重複建設、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