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製機械行業正處在一個好的機遇時期,整個行業充滿活力和生機。中國縫製機械協會已經在著手制定「十一五」發展規劃,設計中國從縫製機械「大國」向「強國」的邁進之路。
《中》:未來縫製機械行業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王: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生產需要工業化大生產,需要效率和產量,需要多樣化、個性化和高質量的機種,因此,縫紉機的高速化、多功能、智能化成為縫製機械發展的方向,目前在縫製機械技術上表現為直驅、無油和電腦控制。
縫速方面,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使用者要求高速平縫機的速度在5000以上,
包縫機的轉速到6000—7500轉甚至更高。其他的機種,也在向高速發展,高速度機種的開發帶來高投入和高成本,但在實際使用中人的反應和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目前縫製機械的速度是比較切合實際,適合操作者操作的。如果未來出現用
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或全自動化,則速度還可以提高。
多功能方面,現在許多廠家都對一機多用,採用增加附件來擴大功能的一系列方案都已在研究和開發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自動剪線功能,通過它可以使縫紉效率提高30%左右。另外,如何加強機器的兼容性也是個重點:一般機種適應性極差,從而造成了縫厚的難以縫薄,縫薄的不能縫厚,能適應縫料的變化而自動調節的縫紉機在市場上將會成為熱捧的對象。
當今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也是個重要話題,表現在縫製機械技術上就是能夠更好的節約能源,如採用節能
電機、直驅電機等;在縫製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
面料的浪費,如採用CAD/CAM設計和裁剪方式等。
《中》:現在縫製機械行業有哪些是比較熱門的高新技術?
王:最近各企業在開發直驅電機、無油化和自動化縫製機械方面花了很多精力,這是當今的熱門技術。同時,我們也看到,適應各種面料縫製的技術是縫製機械企業必須要重視的技術。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面料發展很快,國際上對此做了大量的研究,縫製機械企業要研發出適應各種面料的機器才能占得市場先機。因為縫紉首先就是面料的縫紉,面料的多樣化,在縫紉時會產生種種變化。還要研究縫線,縫線的強度和張力也是縫製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因此,面料和縫線的研究給我們縫製機械的設計者們提出了新的課題。
信息化技術在縫製
機械設備上的應用也是一個重點。許多
高科技含量的信息化技術在服裝生產企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縫製機械行業中除了刺繡機系列外,已有不少企業開發了各種花樣縫紉機、智能控制的服裝吊掛系統,集群控制刺繡系統等,提高了服裝企業信息化
技術裝備。立體縫紉技術和適應特種面料的超聲波無線縫紉技術也在悄悄崛起。
《中》:CISMA規模盛大,產品也紛繁複雜,那麼您能不能為那些來參觀CISMA的客商提供一些好的建議呢?
王:CISMA「中國國際縫製設備展覽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規模影響最大的縫製機械專業展覽之一,今年的展覽面積更是突破了8萬平方米,而且國際上主要的生產廠商都參與其中,展出產品品種多達幾千種,集中了當今各類縫製機械產品和品種,確實是讓人目不暇接。
除了傳統的德國、日本縫製機械行業里一些重量級的企業以外,韓國日星和台灣高林、啟翔等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企業,都有高技術含量的經典產品展示,令人期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2號館,一萬多平方米的展出面積被7個國內企業包下,這也創造了展會的一個記錄,這說明了國內企業發展之快,產品研發之快,展示品種之多,市場之大。我相信今年的2號館將向來參觀的國內外客商展示當今國內縫製機械的最高製造水平,這是每個參觀者都不可錯過的。此外,其他各館也有較多亮點,如服裝熨燙機械、刺繡機械和雷射技術的5號館;各種零部件的7號館等,都會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