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形勢「十三五」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重要轉折期,國民經濟將從高速發展轉向中高速的新常態發展。一方面,國家將加大力度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於原材料工業來說,轉變發展方式,化解產能過剩,優化產業結構,創新商業模式,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將成為主要任務。石材作為傳統的資源型原材料產業,同樣面臨著嚴峻形勢。
首先,拉動石材消費的動力發生變化。過去10年,我國GDP保持高速度,房地產、基礎設施、建築業以及城鎮化進程等都保持高速度,同時,石材國際貿易量、貿易額保持了年均 13%、14%增長。與之相對應的石材產量以年均23%速度在增長。究其原因主要是國內外市場需求增長拉動的結果。2015年以來,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越來越大,石材市場需求下滑隨之而來。十三五,國民經濟保持在7%左右增長,建築業、房地產業增速放緩甚至下降,石材需求將面臨嚴竣挑戰,以量增為主要特徵的行業發展方式將結束,更多的將表現在質量提升、消費結構升級和新消費領域擴展上。
國家公布的《製造業2025》為石材產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首先是對行業創新的要求,包括產品創新和集成創新。石材個性化較強,產品設計一直是中國石材產品與義大利、西班牙等強國的差距所在。其主要原因是企業發展理念不到位,模仿、抄襲、同質化發展占大部分,自主創新意識不強。其次企業實力有限,無研發能力。第三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夠,科研成果產業化受到影響。另外,裝飾裝修類產品應用不僅取決於產品本身,更重要的是產品集成後形成的空間效果,這就要求具備整體解決方案設計的能力。從目前石材行業來看,大量企業在產業價值鏈分工中,只處於生產加工階段。大量的產品為石材大板,屬中間產品,最終應用還要裝飾工程公司進行二次加工。其次,加強兩化融合,推進智能化製造。石材行業目前只是達到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水平差距較大。柔性製造,以需求為導向是未來石材產業發展趨勢。
建立數位化礦山、數位化工廠,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術和裝備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促進位造工藝的仿真優化、數位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和自適應控制。加快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推廣應用,促進集團管控、設計與製造、產供銷一體、業務和財務銜接等關鍵環節集成,實現智能管控。這是新時期石材行業轉型升級重要標誌之一。由產品製造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是產業價值鏈延伸的需要,是消費升級必然結果。石材產品的應用,其設計、運輸、安裝、維護都有較高的專業化要求。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一條龍式服務,是未來消費的大趨勢。發展基於工業雲服務和工業大數據平台等網際網路的個性化定製、眾包設計、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建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開放型產業生態體系,是製造業升級的重要內容。
隨著我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加強,對資源節約與保護要求提高,石材行業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各地區開發石材受到林地保護、自然景觀保護、生態功能劃定、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旅遊設施的影響越來越突出。未來要求也越來越高。
石材重點企業報告顯示,各地石材產業集群發展不再是以單一石材產業發展為目標,石材產業發展要結合新四化、新型城鎮化建設、脫貧致富、人員就業、相關產業融合等要求,建立產業新城,這是未來石材產業集群發展的新目標。發展思路以產業集群及產業集群升級理論為指導,深入研究和地區自身特點和不同發展階段,因地制宜,重新定位。以產業集群體系優化和產業價值鏈提升為主線,以創新機制機構培育、大企業培育、商業模式創新和人才引進為重點,以集群內部專業協作機制體制建立、內外部各種網絡關係以及產業集群良好的產業氛圍培育為支撐,以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為底線,構建現代綠色化石材產業集群。
推動石材產業集群升級是一項目複雜的系統工程。各地區內部條件差異較大,當地對產業發展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需要充分研究內部外部條件,制定科學合理定位、目標、重點。產業集群形成的時間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完善和成熟程度差異,需要與時俱進重新謀劃,即時進行內部結構優化和戰略調整。新形成產業集群,對行業了解有限,發展中存在模仿、跟風甚至盲目性,從戰略高度進行頂層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產業集群規劃或頂層設計,運用系統論的方法,以全局視角,對石材產業集群的各方面、各層次、各種要素進行統籌考慮,協調各種關係,確定目標,選擇實現目標的具體路徑,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並適時調整,規避可能導致失敗的風險,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簡單說就是產業集群的宏觀戰略設計和戰術設計,也就是規劃所要達到的前瞻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產業集群規劃或頂層設計應從三個維度研究。戰略取向維度:重點研究產業集群類型、功能定位、發展模式選擇。產業設計維度:重點研究產業板塊劃分、主導產業確定、產業布局、產業鏈構建、產業價值鏈重構、產業融合發展。運營管理維度:重點研究商業模式設計、空間時序、區域品牌樹立、生態環保、節能、與周邊居民互動關係、產業集群內部以及產業集群之間協作機制等。
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是《中國製造2025》提出九大戰略任務和重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中國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動力。石材產業創新發展是新時期重要任務之一。其主要內容包括加快現有產業集群內企業技術改造,優化生產工藝,採用先進設備,淘汰低效落後設備,使集群內部企業整體水平邁上新台階;鼓勵和支持石材生產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研發與推廣;大力推進產品創新。石材產品與人居文化、建築文化、宗教文化等有著密切聯繫,其文化底蘊深厚,同時,石材又具有天然肌質與文理、圖案,產品開發創意空間巨大。在需求總量增長乏力、消費又不斷升級的新形勢下,產品創意設計是提高市場競爭力最有效手段。提升產業集群創新能力,一是依託集群條件,打造產業創新的平台,為產業創新提供物質空間、政策、機制體制環境。
加快人才隊伍培養、高級技術人才引進。在大型產業集群,或一定區域內的多個產業集群內建立石材職業教育培訓機構、高等院校,發展各類創新設計教育,設立工業設計獎,激發全社會創新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抓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機遇,出台推進石材創新的政策措施,包括創業基金、創新投貸聯動、股權眾籌等融資方式、營造創業創新便利條件、政府簡政放權和優化服務,為企業創新創造良好環境。
產業集群結構優化包括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和產業鏈結構優化。我國石材產業集群發展30多年來,比較有規模、上檔次的就是福建南安、廣東雲浮和山東萊州。在這三大產業集群中,近年來湧現也一批大型骨幹企業,絕大部分產區則屬眾多規模相仿的中小企業。培育、扶持大型領軍型企業,是結構調整的重點任務。按產業集群理論,我國石材產業集群基本都屬於馬歇爾式,扶持大型核心企業,向轉化輪軸式產業集群轉變是產業集群結構優化的方向。未來在石材產品結構創新上,重點發展石材精深加工產品,即以工業設計、創意設計為支撐,開發建築裝飾用拼花、複合、馬賽克、異形產品、線條、石雕石刻等產品,並最終達到為建築裝飾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建築裝飾部品。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還應包括圍繞全產業鏈上的企業結構優化,推進上下游企業的協調、主導產業的企業與配套企業協調、生產型企業與產業服務型企業的協調。通過結構優化調整,構建石材產業集群的生態系統。同時,加快企業間協作機制體制改革,建立產業協作關係,也還要建立集群內部的信賴關係,營造產業集群產業文化氛圍。
「十三五」石材產業升級最大亮點是信息化技術、網際網路技術在產業集群中推廣應用。一是加快石材產業兩化深度融合,實現智能製造、柔性化製造,滿足個性化、定製化等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二是推進石材礦山開採、產品加工數位化、服務網絡化、商品交易的網絡化,引入「網際網路」的新理念、新技術,改變甚至顛覆石材傳統產銷用的業態模式,創造不可估量的發展空間。
石材產業綠色發展,主要體現在礦山開採對資源節約與保護,對生態破壞與修復,開採的回收率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地質災害與閉坑礦山治理恢復,礦山安全生產,加工企業的三廢處理,對環境污染,對周邊居民影響及社會責任等方面。近年來全國各地石材產業集群不斷加大治理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任務依然艱巨。實現綠色發展,創建環境友好型集群,應在以下幾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礦山、加工廠正規設計,不但採用先進生產工藝技術,更要有適用的環保方案,加強源頭管控,主動控制。二是解決技術支撐問題。推廣使用降噪、降塵、廢水處理新技術,研究開發廢物綜合利用技術與產品,發展循環經濟。三是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利廢型企業建設,支持政府投資項目綠色採購,加大利廢產品在建材、市政、旅遊等方面的使用。支持產業融合,推進石材產業與建材、道路建築工程的結合,引導利用石材廢料代替天然砂石開採、市政道路所用的水泥磚等高能耗產品。四是在集群內開展清潔生產達標、國家綠色礦山達標建設活動。五是建立行業准入制度,對技術水平低、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企業限期整治和淘汰。六是加強行業管理,提高誠信和規範經營水平,培養集群產業文化,從而樹立產區的品牌。
更多相關石材產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石材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