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定製家具逐漸進入普通消費者的視野,自2000年在國內家具市場興起以來,隨著居民消費特徵向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轉變,這類市場至今仍保持著「年輕化」的姿態。據調查顯示,有超過40%的人比較了解定製家具,超過50%的消費者對定製家具僅是略有耳聞。以下是2016年我國定製家具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這個聽起來個性十足的詞彙,也頻繁出現在今年各地的家具展中,預示著今後市場的興盛。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並且對於整個家具市場而言,定製家具又究竟占據著怎樣的分量?
在高房價下成品家具不太能滿足戶型要求
近年來,為了了解業主的收納要求,萬科集團開展了調研。根據調研顯示,以鞋櫃的收納為例,一般而言,女性所需鞋量達到12-40雙,男性所需鞋量達到 10-15雙,除此之外,老人的鞋子收納量達到6- 8雙,而孩子則有8-12雙。分開計算似乎並沒有異常,但以此推斷,一個五口之家就必須擁有多達60 雙鞋的收納量。
目前的房地產市場房價居高不下,戶型縮減。在收納要求擴大和空間需求不足的雙重夾擊下,成品家具變得無法滿足其要求。「這也是定製家具蓬勃發展的原因。」深圳家協住宅精裝研發院院長關永康總結,定製家具市場呈現「爆炸」式的發展,亦是近2-3年的時間,定製家具企業以每年30 %-60%的速度持續增加。
名啟生態家居產業園總經理彭有良也承認,當前的定製家具市場確實呈現飽和狀態,然而基於客戶需求,仍然選擇投資這塊區域。「而且生產廠家觀念陳舊,很難生產出既一體化又有設計感的家具。」他說。
彭有良還記得,幾年前剛興起時,定製家具市場還有許多問題,工藝、技術等都不太成熟。現在的狀況則令他比較滿意,整個行業需求量快速增長,並向好的趨勢發展。這也是由於定製家具能夠很好地滿足消費者對空間合理利用和一體化的需求。
曾經參與過家具定製設計的設計師許達感觸最深的是,現在的定製更多走的是產業鏈、流水線的形式。由設計師根據客戶的訴求進行設計,設計後交給專門做柜子,或專業做門的工廠,一來專業度比較高,二來成本和效果均能達到理想的程度。
若是預算充足的客戶,便會要求全屋定製,並在木料、皮料與海綿等材料上精挑細選,親自參與家具從設計到成型的過程。然而,作為室內設計師的許達初次接觸家具設計時,並非很專業,於是與家具廠家溝通,成為至關重要的環節。由設計師展示設計圖效果後,廠家告知其內部結構與材料具體如何製作,包括家具的造型與使用的舒適度。如此反覆協調,方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因此,除了戶型原因外,香江家居深圳區營銷經理閆晉鴻認為,從幾年前的局部家具定製,到如今的全屋定製,家具定製客戶已經擴大到對家居品質、個性化及家具風格有一定追求的大眾化群體,他們追求的是整個家居風格及家居產品的一體化。「這變成了家具消費新風尚。」
定製市場也有區域性
儘管在業內人士看來,定製家具市場正以無限的潛力向前邁進,對此了解並接觸過的相關消費者並不多。在國內家具市場中,它仍像一個「年輕人」。
究其原因,許達認為,消費者心理占絕大部分因素。由於成品家具市場本身飽和度就已很高,消費者能夠在此選擇任何想要的款式,在成本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對定製的需求也就不高。其次,定製造價不低,消費者對此也不甚放心。「有的廠家根據效果圖做家私,那麼消費者覺得在製作的過程中,沒辦法知道材料的使用和完成效果,看不見摸不著,也就不願意去做了。」他說。
針對定製家具市場是否還存在「年輕化」的判定,關永康認為,要按照區域劃分。比如三四線城市的戶型一般偏大,以河南為例,這地對定製家具的需求相對較小。「但是一線城市,比如成都、南京、杭州、武漢等地,房價都已過萬,於是小戶型催生了這個需求。」
不僅是行業地位的「年輕化」,在定製家具的特色中,也體現了整個行業風格的年輕化趨勢。「一是要求個性化與一體化的完美結合;二是在空間利用上,要做到美觀與功能的結合。特別是在收納方面,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也要美觀。」彭有良解釋。
出於定製家具的個性化設計,閆晉鴻發現,現在的市場消費人群已經慢慢轉向「80後」、「90後」。他們在挑選的過程中,更加熱衷於追求專屬自己的配套家具,並對品質和服務有更高的要求。
在定製家具市場的消費人群上,關永康不主張按照年齡層劃分,依照產品本身的特性,應當按照消費者的經濟水平劃分。「定製家具本身就有兩個極端,要麼是奢華定製,例如酒櫃、衣帽間等,要麼就是收納型的。」據此,所呈現的消費人群便是兩極化趨勢,一類是擁有小房的消費人群,另一類則是高端消費人群。
「量身定製」竟成為有些廠家「不退不換」的理由
在面對市場興盛的同時,不少問題也露出苗頭。據媒體報導稱,前段時間,有網友面臨「定製家具不退不換」的情況。由於定製家具是按照每個業主的房子規格制定的,因此「量身定製」竟成為廠家「不退不換」的理由。
不僅如此,當今以良好勢頭髮展的定製家具市場,也陸續出現了偷工減料、尺寸不合理、售後服務不到位等問題,而這一切也源於市場缺乏制約性的法規。有人呼籲,廠家的這個做法,是違背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
「未必不合理。」關永康認為,考慮問題還需公正。這源於他了解在定製家具交易中,消費者有出於省錢而導致認識不準確的可能性,廠家也有品質生產不過關的可能性,雙方須分清責任。而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生產前需要不斷溝通,廠家要徹底了解顧客的需求,消費者要明白品質與費用的對等性。
歸根結底,定製家具市場作為年輕的行業,確實存在不成熟的問題。「首先是整個家具行業的通病,質量和污染問題。有的企業在選材上,導致家具的使用壽命非常短。」彭有良表示,其次是在定製家具方面,一是客戶與廠家溝通不到位,經常出現尺寸不對等;二是工藝不到位,特別是在沿海城市缺乏相應的防潮等技術。
而導致如今定製家具市場比較混亂的直接原因,關永康解釋,仍是缺乏行業上的標準。但正如他一直堅持的那樣,定製家具市場始終屬於產業鏈的下游,建築尺寸規格的粗略化,也許才是導致定製家具市場無法真正統一的原因。
「作為一個協會,我們要公正。」關永康還提醒部分消費者,千萬不要進入誤區:定製家具就是價格已經壓到了成本價的家具,服務和價格都很便宜。現在亦有不少商家利用低價如此欺騙消費者,消費者也從此對這行業產生了誤解。更多相關定製家具行業發展趨勢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家具材等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