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金融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6年我國網貸行業三大發展趨勢分析
 網貸 2016-08-16 13:53:06

  隨著監管路徑逐漸明朗、行業自律不斷加強,一直飽受社會詬病的P2P網貸行業,今年以來出現了良性發展跡象,行業發展呈現出三大趨勢。以下是2016年我國網貸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6年我國網貸行業三大發展趨勢分析

  趨勢一:行業呈現穩定增長

  據網貸之家數據,今年前7月P2P行業累計成交量達10252.58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68倍;截至7月底,P2P網貸行業貸款餘額增至6567.58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94倍。

  數據還顯示,截至7月底,網貸投資人數升至348.19萬人,環比上升2.93%;借款人數達到115.39萬人,環比上升2.65%。

  網貸收益率也日益回歸理性。從統計數據看,綜合收益率從1月份的12.18%逐月下降至7月份的10.25%。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台一年來,行業綜合收益率一路下行,是政策調控效果的體現,意味著網貸市場正在回歸理性。

  趨勢二:平台「存量淘汰」跡象明顯

  在穩定增長的同時,行業分化也在加劇。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數量為2281家,環比下降2.89%,正常運營平台數為2015年8月以來的新低。「存量淘汰」跡象明顯。

  數據顯示,7月共有101家停業及問題平台,其中問題平台51家(跑路30家、提現困難20家、經偵介入1家)、停業平台50家(停業43家、轉型7家)。

  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平台在退出時屬正常停業,而非「一跑了之」。今年上半年,「大王理財」在清償投資者本金與收益後永久關閉。像「大王理財」這樣停業的P2P平台,今年7月就有43家。

  「今年上半年,問題平台數量占停業及問題平台的比例不斷下降,2015年年底該項數值約為60.38%,2016年6月已降至44.68%,這意味著良性退出的平台數量占比明顯上升。」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馬駿認為。

  趨勢三:監管路徑日漸清晰

  歷經數年發展,網絡借貸的市場定位、監管路徑日漸清晰。2015年12月28日,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界定網貸平台作為網絡金融信息中介企業的定位。

  該管理辦法中銀行作為資金存管機構的規定,將可能成為P2P行業的「隱形門檻」。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7月,有近150家P2P平台與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協議。不過,真正與銀行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的只有48家,僅占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數量的2.04%。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近期下發了《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披露標準——P2P網貸(徵求意見稿)》和《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規範(徵求意見稿)》,正式向會員單位徵求意見,行業自律逐步加強。

  地方網貸行業監管基礎設施建設也在不斷推進。

  「未來更重要的是監管思維的轉換。」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認為,P2P難以實現絕對的無縫監管,傳統的執法、排查理念並不能十分有效地防控風險。相關部門更應加強大數據檢測預警技術,提前預防,及時監管。更多相關行業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網貸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網貸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