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工程機械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6上半年裝備製造行業分析:發展問題仍存
 裝備製造 2016-09-13 16:57:22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我國現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中,裝備製造業標準占總數的50%以上,基本形成了適應產業發展的標準體系。裝備製造業標準水平不斷提升,與國際接軌程度進一步提高,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70%以上,重大裝備國產化程度大幅提高,產品整機質量與可靠性水平明顯提升。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在提升產品質量、擴大國際貿易、促進技術進步和創新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有力支撐了裝備製造業的發展。

  2016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裝備製造業依然延續良好發展勢頭。2016年上半年,我國裝備工業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其中,規模以上裝備工業增加值實現穩步增長,船舶工業實現好轉,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展望下半年,我國裝備工業總體發展將繼續「平穩回升」,智能製造裝備、新能源汽車領域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船舶工業將逐步好轉、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將出現新起色。

裝備製造

  裝備製造業發展問題仍存四方面入手攻破難關

  但在取得突出成績的同時,我國裝備製造業仍然存在出口交貨值增速持續下降、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投資需求持續低迷、新興產業過剩風險增加等問題。近年來全球經濟狀況轉變,作為全球裝備製造業第一大貿易國,中國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方面,中國製造業人工成本迅速攀升,部分產業「去產能、去庫存」的任務仍然嚴峻;另一方面,周邊新興經濟體的「供給替代」作用開始逐步顯現,這一切都要求中國必須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的貿易方式轉變,必須在新興產業和核心技術方面有所突破,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

  首先須加強自主創新,提高行業競爭力。一是按照《中國製造2025》等部署和要求,加快組織實施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工業強基工程、綠色製造工程等,啟動建設一批重點裝備製造領域國家創新中心、國家實驗室,針對關鍵核心技術、基礎共性技術、集成創新能力等進行攻關,推動試點示範應用。二是繼續組織實施裝備領域科技重大專項及科研或產業化專項,論證啟動機器人、3D列印等一批新興成長性產業扶持專項工程,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技術瓶頸。三是加快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等創新應用政策的制定和推進,鼓勵製造企業與使用部門共同開展研發,促進研發成果應用。四是鼓勵產學研用加強合作,推動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加快建立產業共性技術平台、行業檢測試驗服務平台,加強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

  其次應加快提升智能製造發展水平。一是加快推進智能製造試點示範,推動智能製造在生產工藝過程、企業管理和服務、能源管理、物流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加快開發一批智能裝備和產品,推動智能製造生產模式的集成應用。二是加快組織實施智能製造工程,開發智能產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裝置並實現產業化,建設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建立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統,搭建智能製造網絡系統平台。三是結合「網際網路」計劃,加快開展工業雲、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搭建合作平台,加速製造業智能化、服務化轉型。四是加快推動中德智能製造合作,推動各領域智能製造發展。

  與此同時,還須積極推動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一是貫徹落實各項「穩增長」舉措,多措並舉,為裝備製造企業營造良好的國內市場需求環境。二是加快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加強部門間政策交流和合作,聯合推進境外經貿區建設,完善政企銀合作平台,繼續推動裝備製造業走出去。三是支持引導國內優勢裝備企業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推進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石化冶金設備、汽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航空裝備、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的項目合作。更多相關行業分析請查閱《2016-2021年中國製造裝備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此外,推進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也十分重要。一是優化產品結構。鼓勵採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裝備製造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先進裝備製造產業。二是優化組織結構。圍繞汽車、船舶等重點行業,大力推進企業兼併重組和資源整合,提高重點行業的產業集中度,打造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化經營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圍繞工業機器人、民用無人機、增材製造等新興產業,加強標準規範和行業准入政策制定,規範行業發展和市場競爭。三是優化空間布局,創建一批項目成長性好、產業水平高端、龍頭企業突出、集群配套完善的產業化的示範基地,打造國際知名的裝備製造產業集群。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裝備製造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