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行業是一個涵蓋了0-14歲(有時也會把年齡擴展到0-16歲)年齡段人群全部著裝的龐大產業群。與男裝、女裝等服裝品類相比,我國童裝行業起步較晚,不過發展晚,但前景可一點也不弱。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6年我國童裝行業市場分析。
由於計劃生育的持續實施,我國0-14歲人口一直在下降,在2011年達到最低點2.22億人,然後在2012年和2013年緩慢增長,增長率為0.1%~0.5%,總人口占比也從2005年的20.27%下降到2013年的16.41%。在2013年局部開放二胎政策後,隨著新生嬰兒數量的加速增長, 2014年0-14歲人口開始加速增長,增長率達到1%,占總人口的 16.49%,占比為4年最高。我們預計,隨著新生嬰兒數規模的高速增長,我國0-14歲人口數量也將持續增長。持續增長的嬰童數量給童裝市場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 2015年我國0-14歲人口為2.27 億人,其中城市兒童約 1.27億人,這部分人群是當前童裝消費的主力群體。
我國童裝市場潛在的空間與容量巨大,但由於起步較晚,市場集中度低。2015年我國市場占有率前20位的童裝品牌的占有率之和為38.11%,遠低於法國、英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已開發國家。
2015年童裝品牌市場占有率概況
可以看出,相比國外成熟市場,我國兒童服飾行業仍處於快速發展期,市場集中化程度不高,知名自主品牌較少。
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穩步提升,我國兒童服飾行業蘊含的潛力將逐步得到釋放。整體而言,我國兒童服飾高端市場主要由國外知名品牌主導,產品定價較高,消費群體有限。低端市場則一般為區域性或者無品牌廠商占有,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品質及個性化需求。中端市場發展潛力最為巨大,國內兒童服飾品牌如巴拉巴拉、ABC KIDS、ANTA KIDS 等大都定位於該領域,提供既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又兼具性價比的兒童服飾產品。由於國內自主品牌的發展時間還較短,整體市場集中度較低,這為國內龍頭品牌的誕生提供了潛在的可能性。
此外,隨著我國家庭對童裝消費習慣的改變,國內專業童裝企業普遍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發展。從產業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我國童裝行業尚處於成長期階段,具有市場需求增長迅速、成長空間加大的特點。近些年來,我國的童裝消費規模不斷擴大,且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根據 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童裝市場規模達到1372億,增長率達到8%,餘波職業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童裝市場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指出:隨著二胎開放和消費升級,預計到2020年我國童裝市場規模將突破1800億元。
童裝行業的快速增長讓眾多品牌開始投去目光。如今不僅是休閒服飾,李寧、安踏、361度等大量體育品牌也開始搶食,快時尚ZARA、gap、h&m也擴容了童裝銷售區域,奢侈品牌gucci、dior、fendi、armani、burberry等也紛紛加碼了兒童市場。在女裝、男裝之後,童裝成為了服裝行業爭搶的最後一塊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