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行業作為關係工業生產及人民生活的重要公益性行業,近三年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業務量平穩增長,行業整體運營穩定。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6年水務行業前景分析。
我國水務行業的主體公司,以城市供水作為起點,逐步發展起來,然後才是污水、廢水處理,再接著完善水環境修復、水源地保護、回用水等環節,讓整個鏈條越來越完整起來。每個環節又會根據類型、目的的不同,不斷進行細分和深化發展,形成特色鮮明的子行業。這些主體公司以從事方向的不同,又分為工程、設備、耗材等方向。
在整個產業鏈中,還有諸如監測、管網建設等類型的公司,他們起著輔助作用,融在行業的各個環節中,為水務行業的基建、技術水平的提升,起著促進和推動作用。
目前我們所說的水務行業,主要還是指城市供水和污廢水處理這兩部分。目前,我國供水行業基本可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但污水處理行業起步稍晚,還有較多地方需要完善和提高。
水務行業有五個明顯特徵:
第一,不可替代性和收益的穩定性。水是生活必需品,經營它的收益也非常穩定,但收益穩定不代表暴利。原建設部制定的收益標準是8~12%。目前,全國供水行業的收益率不到10%。因此和其他行業相比,水務行業收益率較低。但它的優勢在於源源不斷的穩定的現金流。
第二,自然壟斷性。每一個區域的水務都具有區域壟斷性。在我們生活的每個城市都有相應的供水公司、污水處理廠等。
第三,環境性。水務是環保的重要一環,水是生態的基礎。很多省市的PPP項目都涉及綜合治理,與水務密切相關。
第四,資源性。大家都知道如今水資源的稀缺問題,都開始節約用水、節水引水。我們國家的水資源非常貧乏。人均水資源量為2200m³,約占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四分之一,被列為世界最貧水的13個國家之一。大家都知道煤炭、石油的價格會越來越高,卻沒人想到實際水比它們更加稀缺。在未來五年,水資源將很有可能確立為我國的戰略資源,水務行業的投資價值也將一路飆升,它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第五,准公共性。水務行業提供的是一種公共產品,既具有經濟效應,又具有社會效應。在考慮和操作水務項目的時候不能僅從經濟效應出發,還應考慮社會效應。
隨著城市供水、污水處理能力的日益飽和,未來水務模式將逐漸轉變為以流域治理為代表的區域型項目上。傳統的水務市場開啟更大的發展空間,迎來大水務時代。
據悉,「十二五」期間,城市供水能力複合增速達到1.2%,污水處理能力複合增速約10%。至2015年,我國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已達到1.82億噸,成為全世界污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國際之一。隨著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單一水廠建設模式對環境治理的邊際效益逐漸遞減,傳統水務模式即將迎來全面變革。
水務處理能力歷年增長情況
傳統的單一水廠BOT/TOT模式主要是治理點源污染,屬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全局性。「水十條」出台後,預計可帶動高達2萬億,以流域治理為核心的大水務模式將成為水務行業新的發展方向。
2015年8月住建部與環保部聯合發布《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要求在2015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完成水體排查,公布黑臭水體名稱、責任人及達標期限;至2017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應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2015年11月,環保部發布《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首次提出污水特別排放限值,並規定生態環境敏感地區的污水排放須提高至地表水IV類的水質要求。根據環保部估算,提標改造所需投資將達到336億元。
2016-2021年中國水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分析,隨著「水十條」等謊報政策的落地,水務行業的發展將進入加速期,水治理行業景氣度進入高峰期。預計到2021年,我國水的生產和供應行業銷售收入將超過3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