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陶瓷行業現狀也避免不了產能過剩這個通病,當前陶瓷行業現狀問題主要圍繞在:產能過剩、產品如何制勝、市場營銷、創新和節能環保等等。
中國的建築陶瓷行業現狀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廣東、山東、華東、福建、四川、河北等幾大陶瓷產區。從10年前的10多億的產能在到2010年的70多億,中國陶瓷磚的年產量占了全球總產量的一半左右。
80 年代到90年代初,我國陶瓷市場上以小規格瓷片為主。佛山市最初只有石灣鎮有一兩家國營陶瓷廠,其時佛山要發展陶瓷業,與石灣一河之隔的南莊鎮要求每個村每個生產隊都要有窯爐,「村村點火」。於是,石灣國營陶瓷廠的工程師每逢周末就被邀請去南莊的鄉鎮企業教授陶瓷技術,「請吃頓飯喝個酒就把技術交給你了」。90年代,很多陶瓷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再過了幾年,鄉鎮企業改制變成民營企業,現在很多大企業都是當時買了鄉鎮企業然後慢慢做起來的,比如新明珠、新中源。民營企業機制靈活嗅覺敏銳,那時候貸款也很容易,企業捨得花錢追求技術進步。1998年後佛山陶瓷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很多新產品出現,比如從國外引進了拋光磚。
現在陶瓷企業面臨著轉型和定位,行業中有些企業早早就確定了定位並依此制訂發展戰略,但多數企業仍處於粗糙定位時代。因此,陶瓷行業現狀整體發展並不平衡。
陶瓷行業現狀——產能過剩
據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發布,2016年全國瓷磚生產線3275條,按310天估算產能超108億平方米,有業界人士認為產能已經過剩20%。有數據顯示,2016年陶瓷磚產量估計超過90億平方米,比2010年的79億平方米增長近14%,全國建陶產量實現持續八年超過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由此可見,中國建築陶瓷產量持續增長,已經進入了供大於求的高度競爭局面。
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陶瓷行業當前正歷經一個產能過剩的時代,產能過剩之後,下一階段即將會出現的,就是整個行業的大洗牌,並出現資本重組現象,換言之,就是大規模的併購和重組,然後出現寡頭的時代。也有部分人士認為目前市場出現的只是相對過剩的情況,總體市場過剩並不代表企業不能繼續發展,不代表企業的目標市場過剩。
陶瓷行業現狀及發展——創新、節能環保
創新是永遠的主題。《建築衛生陶瓷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指出:以優勢骨幹企業為主導,產學研相結合,發展陶瓷薄磚(板),干掛陶瓷板,利用陶瓷廢渣生產輕質保溫陶瓷磚,節水型衛生陶瓷產品,保溫隔熱與裝飾複合型集成式多功能產品等;發展蓄光蓄熱等功能型陶瓷產品;發展空間配套等創意產品。創新可以說是寒冬到來之後,企業生產的「強心針」,那麼未來行業還能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另外規劃中還指出,建築衛生陶瓷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可見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政策會持續貫徹執行。節能環保是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也對陶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當前陶瓷行業現狀來看,陶瓷企業轉型升級必須要從技術升級和產品升級兩個方面入手。不斷運用新技術和提升產品質量,已滿足現在全們消費升級的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