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製造行業的不斷推進和製造業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工業領域「機器換人」現象普遍。我國機器人市場由外企主導,自主品牌亟鬚髮展壯大。以下對工業機器人市場分析。
工業機器人市場分析,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5.7萬台,同比增長了55%;2015年,銷量達到6.8萬台,同比增長19%;2016年,銷量達到近9萬台。綜合以上因素,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到12.7萬台,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3.24%,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到29.3萬台。
智能裝備和產品是智能製造的實現端,工業機器人是智能裝備的重要基礎。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國陸續進行製造業的轉型與升級,出現了機器人替代人的熱潮,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裝備備得到了快速發展。現從四大階段來了解工業機器人市場分析。
工業機器人市場分析理論研究階段是指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這一階段由於當時國家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基礎理論的研究,在機器人造助學、機構學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為後續工業機器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工業機器人市場分析樣機研發階段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工業已開發國家開始大量應用和普及工業機器人,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研究得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國家組織了對工業機器人需求行業的調研,投入大量的資金開展工業機器人的研究,進入了樣機開發階段。
示範應用階段是指20世紀90年代,這一階段共研製出平面關節型統配機器人、直角坐標機器人、弧焊機器人、點焊機器人及自助引導類等7種工業機器人系列產品,102種特種機器人,實施了100餘項機器人應用工程,同時為了促進國產機器人的產業化,90年代末,建立了9個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和7個科研基地。
初步產業化階段是指進入21世紀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突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一條主線,著力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加快促進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大力倡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工業機器人市場分析,國內一大批企業或自主研製或與科研院所合作,進入工業機器人研製和生產行列,我國工業機器人進入了初步產業化階段。
結合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人工成本仍然處於上升階段,並且從2012年工業機器人爆發以來,才持續了不到5年時間,從日本長達10年高速增長的經驗走勢,我國正在使機器人行業往更深度,更全面的領域發展。工業機器人市場分析,結合另一個更加通用的需求指標:機器人保有密度,每萬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2015年中國的機器人密度僅為36台/萬人,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66台/萬人。韓國、日本、德國、美國的機器人密度分別為437、323、282、152台/萬人。我國遠遠落後於全球平均水平,與先進的製造業國家相比落後較遠。這種差距也間接的顯示了未來工業機器人的需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