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的市場需求、較低的生產成本以及經濟的穩定發展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5806.4億元,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出口金額增長近1.4倍,呈現偶有波動的穩定上升趨勢,以下是集成電路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仍處於中早期發展階段,前十大企業行業集中度僅為46.11%;國內IC 高、技術要求高和工藝難度大的中高端市場落後明顯長期增長潛力。集成電路行業分析指出,在集成電路行業國產替代加速內IC設計產值達2073.5億元,同比增長26.10%。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6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3425.5億塊,同比增長9.1%,進口額2271億美元,連續4年超過2000億美元,而出口金額僅為614億美元,貿易逆差達1657億美元。集成電路已超過原油,成為我國最大宗進口產品。隨著部分細分領域集成電路企業綜合實力的提升以及下游用戶的成本控制需求的日益顯現, 兼具質量和成本優勢的國內領先企業已經逐步開始替代進口,形成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到5411.3億元,同比增長24.8%。集成電路市場發展現狀指出,其中,集成電路製造業增速最快,2017年同比增長28.5%,銷售額達到1448.1億元;設計業和封測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速分別為26.1%和20.8%,銷售額分別為2073.5億元和1889.7億元。
2018年上半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2726.5億元,同比增長23.9%,設計、製造、封測三大環節比例格局基本保持一致。其中,設計業同比增長22.8%,銷售額為1019.4億元;製造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同比增長29.1%,銷售額為737.4億元;封裝測試業銷售額969.7億元,同比增長21.2%。
進出口方面,2018年1-8月,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為2726.1億個,同比增長13%;進口金額共計2026.2億美元,同比增長30%;平均進口價格從2016年0.66美元/塊升至0.74美元/塊。
出口方面,2018年1-8月,我國集成電路出口量為1406.2億塊,同比增長7.5%;出口金額共455.1億美元,同比增長10.9%;出口價格延續下降趨勢,降至0.32美元/塊。
我國集成電路業已經超過晶片製造及封裝測試業,成為我國集成電路行業鏈條中最為重要的環節。集成電路市場發展現狀概括,據集成電路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總體目標顯示,到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業年銷售收入將達到3900億元,新增26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5.9%,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中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呈現高度市場化的特徵。一方面,從事集成電路設計的國內企業數量眾多,競爭較為激烈;另一方面,國外的眾多IC設計企業紛紛湧入中國市場,其中不乏具有較強資金及技術實力的知名設計公司,進一步加劇了中國市場的競爭。
未來,在產業政策和大基金的引導下,國內投入集成電路產業的資金將大量增加,中國大陸也將成為未來至2020年全球12吋晶圓廠新增產能的主要投放地。以上便是集成電路市場發展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