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溯基因治療
1943年美國學者艾弗瑞 (Avery)等人證明DNA是生命的遺傳物質,開創了生命科學的新紀元,從此,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如今,基因治療的發展又成為基因
生物技術的重要里程碑。
基因治療是指將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療作用的基因通過一定方式導入人體靶細胞以糾正基因的缺陷或者發揮治療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生物醫學
高技術。
近十年來,世界上已有近400個基因治療方案開始用於臨床,其中美國占了一大半。「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不僅使人類認識了自身,而且成為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研究、開發及產業化的源頭。
2000年法國巴黎內克爾兒童醫院利用基因治療使數名有免疫缺陷的嬰兒恢復了正常的免疫功能,取得了基因治療開展近十年來最大的成功。目前每年用於基因治療上的總
投資約10億美元左右,主要集中在美國,其次在歐洲。截止2001年9月,全世界已批准的基因治療方案達到了596個,其中,癌症居基因治療的首位,共376個方案,占總數的63.1%。預計2004年,世界上第一個用於治療癌症的基因治療產品將進入市常在巨大的醫療需求和治癒重大疾病潛力的驅動下,基因治療產品的銷售額將達36億美元,估計每年增長約1倍, 2006年達到99億美元,2010年基因治療的市場將達到450億美元左右。一些大的跨國製藥公司瞄準了那些中、小型專門的基因治療公司,紛紛與之形成戰略合作,以便爭奪未來的新產業領域和醫藥市場份額。
二、基因治療在中國
1991年,我國科學家進行了世界上首例血友病B的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目前已有4名血友病患者接受了基因治療,治療後體內IX因子濃度上升,出血症狀減輕,取得了安全有效的治療效果。隨後,我國科學家利用胸腺激酶基因治療惡性腦膠質瘤基因治療方案獲准進入1期臨床試驗,初步的觀察表明,生存期超過1年以上者占55%,其中 1例已超過三年半,至今仍未見腫瘤復發。此外,採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基因治療外周梗塞性下肢血管病基因治療方案也已獲准進入臨床試驗。目前,我國已有6個基因治療方案進入或即將進入臨床試驗。
總的來看,我國基因治療產業比美國落後了約4年,正處於成長階段,絕大部分還處於
實驗室研究階段,僅有大約5個項目通過審批進入特批臨床試驗或I、Ⅱ期臨床試驗。
三、投資者關注基因項目
2001年是投資者投資行為較為理性的一年,企業的盈利能力、研究成果能否產業化已成為投資者進行價值判斷的主要因素,
高科技概念已不再為投資者熱捧。
由於多數公司所研究的技術還處於基礎研究及探索階段,前景不明朗,蘊含著較大的風險,同時,也由於多數公司只有研發能力,而無營銷、產業化能力,生物技術公司2001年虧損面高達80%。不少公司轉而謀求多種方式的經營,但限於資金、技術、管理、企業規模等因素的影響,公司的發展舉步為艱,甚至債務加重。
生物技術前一輪投資的經驗教訓,促使上市公司著眼於從產業源頭投資、從項目孵化培育。基因是生物技術的產業源頭,對基因組功能的研究,是生物技術公司發展的制高點,
生物晶片與基因功能的研究相輔相成,既是基因研究的手段,又是基因研究成果產業化的應用。因此,我們從 2001年銷售收入角度比較了10家涉足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的上市公司(如表)。
2001年十家涉足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的上市公司銷售額情況表
序號 企業名 銷售額(萬元)
1 華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381807
2 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53516
3 上海實業聯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54771
4 上海復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79830
5 深圳海王
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77063
6 山東東阿阿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4681
7 廣東肇慶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8891
8 桂林集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18111
9 北京天壇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17069
10 廣西北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11863
從表中,我們選取了華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實業聯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復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位列前茅的企業。它們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70.11%、 49.27%、25.59%;淨利潤增長率分別為25.73%、4.61%、5.45%;每股收益分別為0.12元、0.33元、0.46元;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5.73%、 7.36%、10.72%。下面我們具體介紹這三家企業2001年的情況。
華北製藥:基因技術產業化的基地之一
華北製藥是國內基因製藥企業的代表公司。公司目前已發現了6個與高血壓相關的基因並註冊於 Genebank。華北製藥下屬Genetech公司是我國基因工程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公司斥資近3億元建立了居於世界領先水平的基因工程產業基地,並與軍事科學院、 北京大學、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數十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公司在藥物篩選技術、人類基因組技術和
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方面在國內位居前列。2001年公司每股收益為0.12元,預計2002年每股收益為0.14元,從 2001年年報中可以看出,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提高較大,這一方面得益於行業內抗生素藥品價格的回升,促進了主營業務的增長,另一方面公司在2001年初完成了內部管理結構的調整,使規模成本優勢得到進一步挖掘。公司逐漸形成多元化發展的大醫藥格局。
復星實業:基因診斷的龍頭企業
復星實業是最早進入基因產業領域的企業之一。公司具有人才方面的優勢,擁有數名博士後及一批中青年專家和外聘的海內外專家,研究開發水平與國際保持同步,生產能力國內領先,目前有幾十種基因診斷試劑取得新藥證書,部分的基因診斷產品和醫療儀器已進入國際市場,在研的項目有r-IFN、 EPO、TNF、IL-11、基因晶片技術等;從2001年年報分析可以看出,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2001年為25. 59%,2000年為30.98%), 淨資產收益率(2001年為11.25%,2000年為14.69%)、速動比率(2001年為0. 61,2000年為1.06)等幾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可能與公司在 2001年度加強了研究開發領域的投資有關,但為了鞏固和提高企業的行業地位和競爭力,此舉顯然是必要的。2001年公司每股收益為0.46元,預計2002年每股收益為0.49元,將會保持穩定狀態。其利潤的重要來源是投資收益,其中絕大多數源白生物醫藥產業中較好的品牌。
上實聯合:成功轉型的生物醫藥企業
上實聯合原主業為紡織業,但目前已經成功轉型到生物醫藥產業,並且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公司的重要利潤來源。2001年度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為49.27%,主營業務利潤增長超過了50%,淨利潤增長率為4.61%。目前公司控股的幾家醫藥公司都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公司還擁有多項在國內領先的技術,因此今後幾年憑藉生物醫藥的高速發展,利潤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此外,參股的聯華超市回報也相當穩定,其保持了國內最大銷售規模的地位。總的來看,公司發展已步入良性軌道。
但從主要的財務指標的增長情況來看,與2000年相比,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2001年為49.27%, 2000年為69.57%)略有下降,速動比率(2001年為1.36,2000年為 1.34)基本平穩,償債能力處於同行業中游,償還到期債務的風險校指標下降明顯的有每股收益(2001年為0.33元,2000年為0.48元)、淨資產收益率(2001年為7.36%0,2000年為10.46%),值得警惕。從2001年年報中,我們可以分析出,上實聯合的財務狀況總體上保持2000年的水平,其中資產負債管理能力、現金能力、成長能力、盈利能力無明顯改善,償債能力的提高引人注目。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由於生物技術行業的高風險、高投入特點使得生物技術類上市公司表現為,在技術開發的初期資金短缺,急需大量融資,且初期投資回報率低的特點。因此,我們對此提出建議: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鼓勵企業從股票市場募集資金,發行企業債券,吸引外國資金和民間資本的投入,使企業茁壯成長起來;同時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從上述三家企業的發展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出,與高校、科研機構聯手,提倡科技開發與基礎性研究相結合,使創新的技術、產品儘快實現產業化,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對企業內部來說,加強企業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建立有效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全面提高盈利能力、保持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保障。(作者: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生物工程諮詢中心 甄宇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