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糧油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05年我國粳稻粳米市場狀況分析(上)
 粳稻粳米 2005-12-15 07:56:00
    今年以來,國內穀物市場價格總體呈現低迷態勢,但粳稻市場卻一枝獨秀-走出穩步上漲行情。供求關係是左右糧價走勢的根本性原因,我國粳稻市場供需總體處於緊平衡狀態是推動糧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下面就東北地區稻穀大米及華東地區粳稻粳米市場價格走勢進行分析。 

    一、新糧上市前國內粳稻米價格總體走出上漲行情 
    1、1- 8 月份,東北地區稻穀及大米市場價格呈現持續小幅上漲態勢新稻上市前,東北地區稻穀市場價格穩中趨升。進入八月,黑龍江哈爾濱地區中等稻穀出庫價格漲至近五年最高水平1900 元/ 噸,較年初的1740  元/噸上漲160元/噸,漲幅為9% 。在2004年2 、3月期間,華東收儲企業大量收購東北稻穀從而推動價格出現暴漲,東北稻穀存量快速降低,雖然2004/05年度東北三省稻穀產量較上一年度出現明顯增加,但2005  年供給總體仍處於緊平衡狀態,從而推動東北稻穀價格持續小幅上漲。隨著東北大米占領外埠市場份額呈逐步擴大趨勢,1 -8 月,東北地區大米出廠價格也同步提高,並且漲幅高於稻穀。元月份黑龍江哈爾濱地區標一大米出廠價格2420元/ 噸,八月份漲至2700元/噸,漲幅達12%。 

    2、華東地區粳稻粳米價格較東北地區稻米波動頻繁,總體震盪上行春節前華東地區粳稻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春節過後,基於高水分稻穀不容易保管,同時備耕需要資金,農戶出售粳稻積極性明顯增加,而制米企業並未同時提高原料庫存水平,粳稻市場呈現供過於求狀態,價格開始出現下跌並延續至5月。5月下旬,農戶手中的高水分稻穀存量逐步降低,而此時當地收儲企業並未集中輪出,粳稻銷售數量仍處於較低水平,稻穀市場供給狀況發生了變化。進入6月,稻穀加工企業明顯感受到了原料供給形勢發生了變化,採購心態發生轉變,傾向於加大稻穀庫存量,稻穀市場價格因此止跌企穩並開始小幅上漲。進入7月份,華東地區粳稻供給主要來自收儲企業,隨著當地存量逐步減少,糧源供不應求局面日益突出,價格出現明顯上漲並達到近五年最高水平,江蘇地區中等粳稻最高出庫價格2080  元/噸。華東地區既為產區又為銷區,粳米市場價格波動較東北地區頻繁,總體表現為震盪上行走勢。進入六月,隨著安徽粳米市場供應能力降低,而東北大米到貨數量基本保持穩定,華東地區粳米供不應求局面逐步顯現,從而推動江蘇粳米市場價格創歷史高點。七月下旬,江蘇標一粳米最高出廠價格達3000元/噸。
 
    二、新稻開秤價同比提高,稻米價格呈現不同走勢 
    1、開秤價均較去年普遍提高並呈逐步上漲趨勢 
    基於東北稻穀及華東粳稻市場價格位於最近五年最高水平,新稻開秤價格同比去年也出現提高,其中安徽地區漲幅最大,江蘇次之,黑龍江持平略漲。各地糧源供給情況存在差異是開秤價格變化幅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新稻上市前,安徽2004年產粳稻存量幾近為零,江蘇次之,黑龍江地區相對略為充裕;另外,安徽地區粳稻大量上市在11 月上旬,而江蘇地區在10月下旬,江蘇粳稻收購價格持續上漲總體提升安徽地區開秤價格。 
      
    2、粳稻產量呈現新特點,質量同比下降較為明顯受不利天氣(生長前期低溫、生育期颱風、生長後期高溫)及病蟲害影響,2005年粳稻產量同比去年下降。東北地區稻穀產量同比持平略增,其中黑龍江地區播種面積增加15-20%,單產降低10%  ,總產增幅為5% 左右;吉林地區播種面積同比持平,單產降低4%,總產量下降4%左右;遼寧地區播種面積增加1%,單產降低1% ,總產量同比持平。華東地區粳稻產量同比出現下降,其中江蘇地區粳稻播種面積2714萬畝,同比增加117萬畝,增幅為4.5%,單產1000 -1050 斤/畝,同比降低50-100斤/畝,降幅為5 -10% ,總產量下降5%左右;安徽地區粳稻播種面積同比增加1% ,單產降低10-15%,總產量下降10% 或更多。

    注: 稻穀市場年度為當年10月至次年9月。不利天氣及病蟲害同時使得2005 年東北稻穀及華東粳稻質量明顯下降,其中最為顯著的表現就是出糙率普遍下降,質量平均下降1 - 2個等級,一、二等糧比率降低。此外,東北稻穀在生長後期,受氣溫較高影響,成熟較快,整精米率因此降低,同比去年平均降幅為4-5%  ,最高降幅達8%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 王新)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粳稻粳米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