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的覺醒
放眼國內凹印機市場,既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也有大量中低檔的設備。權威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已有凹印機
製造商超過50家,這一數量比參加2000年德魯巴展覽會的所有凹印機廠家數量還多。這些廠家大部分位於軟包廠集中的地區,有些是與該地區軟包裝廠同步發展起來的。
對國內凹機市場有精深研究李小鵬先生稱,這50-60家凹印機廠家良莠不齊,南方有的廠家就5-6個人,加工小型機器,賣50-60萬元一台,「因為沒有售後服務,質量不過關」。
「廠家數量多,特別是新增企業多,開發速度快,專業化水平偏低,總體技術水平較低,有實力的企業比例小。」 中山松德左光申一語道破國產凹印機的應用現狀。
在高檔市場,還是進口機一統天下的格局。據媒體報導,從1982 年無錫國泰彩印有限公司引進第一台賽魯迪軟包裝凹印機至今,我國已引進的軟包裝凹印機累計超過300台。這些設備主要來自日本、韓國、義大利、德國等國家和中國台灣地區的近20個製造廠家,其中有最知名的製造商,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小廠。
進口設備中,亞洲設備以日本設備占的比例最大,約占70%,其次是韓國設備。歐洲設備中以義大利數量最多。
進口機在國內著實風光了一段時間,但強勁發展的本土品牌的覺醒讓進口機日漸式微。近5年,國內凹印機製造水平取得了重大進展。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後,我國開始自主研製開發速度在120米/分鐘以上的凹印機,目前已有多家生產商開發出最高速度達300米/分鐘的凹印機,一些產品的部分元器件和功能已具有國際水平的特徵,在與國外廠商爭奪國內市場的過程中越來越顯示出自信和實力。
一個有力的佐證是,在最近兩年的國際招標中,國產設備都有不俗的表現,一些產品出口東南亞和非洲等國家和地區,邁開了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
同時,國內一些大中型印刷企業出於從性價比的角度考慮,也開始關注國產先進的凹印機。山東、廣東,河北等地的一些企業在引進凹印機後,開始選擇國產凹印機。
從市場需求來說,近年來軟包裝市場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凹印機市場的勃興。「市場需求量很旺,陝西一家大型
印刷設備生產商一年要賣20-80台,廣東一家生產商一年銷售收入1個多億,市場的需求情況可想而知。」 李小鵬稱。
一些大中型軟包廠更傾向於購買國產機。
連雲港中金醫藥包裝公司技術銷售部陳勇說:「國內機器和國外機器的差不多,國產的機器性能不錯,價格也不高,據說寶柏就採用了陝西北人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