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網際網路應用 資訊詳情
區塊鏈發展前景道阻且長 廣大公眾應理性看待區塊鏈
 區塊鏈 2019-01-01 10:06:56

  在國家政策推動和下游應用領域需求不斷增加的條件下,我國區塊鏈行業市場規模不斷發展,地域集中度較高,產業集群效應明顯。除了國家政策推動區塊鏈行業飛速發展以外,各行業應用區塊鏈技術形成新的模式,與區塊鏈技術結合形成新的區塊鏈生態圈所產生的需求也是區塊鏈行業不斷發展的主要動力。

  區塊鏈發展前景道阻且長

  相比產業應用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則顯得「順風順水」。究其原因,金融領域存在大量數據與虛擬資產,以及相關數據均力求絕對真實可靠,既讓區塊鏈技術在應用環節避免數據來源失真的困擾,又給區塊鏈+各類金融創新提供新的操作空間。

  記者多方了解到,當前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跨境貿易融資與動產抵押融資等領域。以往,中國企業從海外進口採購原材料時,往往是通過信用證方式結算資金付款。但傳統的信用證付款操作涉及紙質單證環節的核實(銀行需確認各方貿易的真實性以避免騙取貸款行為發生),往往耗時4-5天,導致整個信用證付款操作流程相當漫長,令貿易企業深受融資難融資煩之苦。

  如今在區塊鏈技術應用下,越來越多銀行正嘗試將區塊鏈的分布式帳本技術與電子提單功能相結合,令銀行、貿易雙方與航運公司被連接到一個區塊鏈網絡「共同」處理單證交換與相關信息核對工作,從而將單證交換核對等工作壓縮到一天內完成,並有效解決貿易合同真偽核實與騙貸風險防範問題,令企業貿易融資時間縮短至1天內。

  在動產抵押融資領域,區塊鏈技術則幫助不同銀行能在一個區塊鏈平台了解到某項動產(比如大宗商品倉單或貨物)此前被抵押融資狀況,解決銀行之間此前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有效避免「一物多貸」與「重複抵押貸款」風險。

  一位正研發區塊鏈技術防範動產多頭抵押貸款風險的金融科技平台負責人此前向記者直言,當前這項技術所遇到的最大障礙,是銀行是否願意將所有動產抵押融資信息搬到區塊鏈平台進行共享。

  這背後,部分銀行對此存在顧慮,一是擔心自身與某些企業的商業合作隱私會泄密,二是他們擔憂一旦部分動產因此被曝光存在多頭抵押信貸,所有銀行就會搶先凍結企業其他資產或要求提前還款「自保」,如此自己反而面臨壞帳風險增加困局,與其如此,不如先要求企業先想辦法籌資將自己貸款償還比較「穩妥」。

  除此之外,銀行覺得這類區塊鏈技術的部署成本偏高,也阻礙部分中小銀行引入區塊鏈技術的步伐。一家東部地區城商行IT技術部門負責人直言,區塊鏈技術的部署成本大大超過他們的預期,以跨境貿易融資為例,所有的業務操作流程與節點設置,需完全按照跨境貿易融資業務設定,還要符合不同國家地區的金融監管要求規定,因此整個底層技術研發調整投入已超過他們當初的預算數百萬元。而且目前銀行高層認為這更像是「成本投入」,並沒有看到相應的「收入增長」,因此他們對是否持續投入顯得猶豫不決。

  原先他所在的城商行打算引入數字貨幣,作為跨境貿易融資環節的資金交付憑證或票據,從而在提高企業貿易融資與付款效率同時,給這項業務創造額外的數字貨幣升值收益,但鑑於相關部門尚未明確特定場景的區塊鏈應用能否小範圍使用數字貨幣,因此這項計劃很快擱置。

  區塊鏈作為提升銀行貿易融資等業務效率的技術工具,有著很大發展前景,但要作為銀行新的業務收入利潤來源,依然道阻且長。

區塊鏈發展前景道阻且長

  廣大公眾應理性看待區塊鏈

  區塊鏈應用與數字貨幣有著本質區別。有業內人士指出,廣大公眾應理性看待區塊鏈,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不管是什麼樣的大V大咖來背書,只要是拿你的人民幣去買對方自己發行的數字貨幣,那麼危險就是非常巨大,因為大機率會歸零。即使對方聲稱,他這個數字貨幣有實物做背書,也要萬分小心,因為他的實物很可能是加了10倍或者100倍的槓桿來賣給你。

  推動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同時,從根本上遏制炒作困難依然比較大。在管好虛擬貨幣的濫發和詐騙的同時,還應當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實施監管速度,讓真正懂區塊鏈技術的人來協助監管。一是因為區塊鏈技術還在創新試驗當中,其所帶來的商業模式的改變也尚未成熟,仍在不斷試錯摸索,相關經濟活動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存在、也需要風險性的投資甚至適當的投機。二是因為目前對區塊鏈技術應用相關的認識和理論很不成熟,相關經濟行為的性質和影響尚未形成共識,需要實踐檢驗,也需要研究評判。因此,操作上識別哪些區塊鏈應用應當扶持,哪些屬於炒作還有一定的困難。在謹慎甄選,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讓區塊鏈企業明確哪些堅決不能做,從而放手嘗試和探索新的方向。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區塊鏈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