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為保證節目內容的持續供給,綜藝節目行業自救行為備受關注。在雲授課、雲蹦迪相繼上線後,2月份以來,雲綜藝節目成為諸多平台的選擇。
截至2月26日,目前各衛視、視頻平台在播的採用雲錄製模式的綜藝節目達14檔。CSM59城收視率數據顯示,2月24日,湖南衛視雲綜藝《天天雲時間》及浙江衛視《我們宅一起》收視率分別為1.037%、0.48%,均位於當日綜藝節目收視率榜單前十。
期各方紛紛推出雲綜藝,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是利用雲、網際網路技術在非人員聚集的場景下實現業務的模擬和開展。雲綜藝的出現,雖然在場景和流程上存在諸多考驗,但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場機會難得的「練兵」,是技術、藝術融合發展的趨勢。
低成本高效率的拍攝模式,讓雲綜藝在抗擊疫情期間全面鋪開。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播的採用雲錄製的綜藝節目有14檔,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此次疫情場景推出的新型原創節目,另一類則是受疫情影響調整為雲錄製模式的傳統王牌綜藝,包括《歌手·當打之年》《聲臨其境第三季》《天天向上2020》《王牌對王牌第五季》等「綜N代」。
相關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部分傳統王牌綜藝,本就計劃在一季度上線,有的甚至已經播出了幾期節目,按照排播計劃,目前只能轉為雲錄製的形式。舉例來看,《歌手·當打之年》自2月7日開播,受疫情影響,在2月21日播出的第3期節目改為雲錄製,選手在多地進行線上錄製,開啟「雲競演」。
但在雲綜藝廣受熱捧的同時,也有觀眾私下向記者表示,「像《歌手》這類高品質的綜藝,一大看點就是現場感,改為各自居家錄製後,以往由舞台場地、專業設備、觀眾反饋所帶來的節目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因為舞台不再是統一的,每個人的錄製環境和條件都不一樣,如何保證選手在相對公平的情況下完成競演,歌曲的呈現會不會受到影響,都是值得考慮的因素。」該觀眾提到。
對此,有不願具名的從業者對記者表示,相比較來看,帶有競技性的綜藝節目,在改為線上雲錄製後,會面臨更多挑戰,而日常生活分享類的內容則不受到錄製環境的限制。但其認為,「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雲綜藝的出現是因為特定的時期和條件,僅從內容上看,目前在播的雲綜藝基本圍繞做飯、家人互動、聊天等,形式較為單一,而僅依靠單一的日常互動,並不具備作為一檔節目的長久競爭力。」
「雲綜藝在場景構建和沉浸感方面還有待提升。但這是行業第一次面臨這樣的場景,隨著技術、藝術的發展,其必將成為趨勢。」在業內人士看來,雲綜藝的出現,將為傳統綜藝模式注入更多新鮮、好玩的元素,使得綜藝市場迎來新的變化。
從內容層面來看,雖然雲錄製機動性強,但編導與嘉賓在線上溝通成本高,且在拍攝過程中編導的「雲指導」,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或有不理想的情況,難以實時把控內容走向。
從拍攝層面來看,嘉賓要兼顧內容與拍攝,外加沒有燈光、舞美等技術加持,呈現的水準與常規錄製還是存在較大差距,對於後期剪輯以及節目整體內容呈現有一定的影響,一旦觀眾對於「雲錄製」的新鮮勁過去,這類節目的市場空間也將極速縮水。
因此,在讀娛君看來,10餘檔雲錄製的節目,我們見證了當下綜藝內容製作的高效率,在技術聯動上的高性能,儘管當下部分節目內容存在些許瑕疵,但依然可以看作是綜藝節目史上里程碑式的進步,也是當下視聽領域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引領了綜藝行業的創新風潮,但在未來,綜藝「雲錄製」並不會成為業內節目製作的新常態,或可成為節目的某一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