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油價下跌,作為石油下游的塑料、橡膠製品產業鏈,有望迎來成本壓力釋放機會,塑料包裝業有望顯著受益;對於航空、航運行業來說,也有積極的影響;隨著日後行業供應端增速的大幅下滑,加上疫情後周期需求的回暖,煉化行業有望迎來量價齊升的局面。
國際油價下跌,國內的天然氣進口成本也隨之大幅下降,這對於國內氣源供應企業及終端用氣企業都是利好。此前,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內天然氣消費量下滑明顯。為了促進工業企業復產復工平穩經濟發展,2月22日,國家發改委要求上游氣源單位階段性降低非居民氣價。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對能源需求排名世界第二,但我國能源資源相對匱乏,隨著我國煉化能力增長,2019年我國原油和石油對外依存度雙破70%。因此我國利用國內相對豐富的煤炭資源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
近年來,不斷上馬的煤制油、煤制氣項目是基於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狀況以及能源發展戰略而設立的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
大力發展煤制油、煤制氣項目對解決中國油氣資源短缺、平衡能源結構、推進國家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降低對外依存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及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示範意義。如果原油持續低價,或者價格繼續下跌,有利於終端需求消費,但將對我國煤制油、煤制氣項目的盈利情況十分不利。
不過按照2016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控設「天花板價」和「地板價」。其中調控上限(天花板價)為每桶130美元,下限(地板價)為每桶40美元。即當國際市場油價低於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此舉在能源市場大幅波動時,有利於國內能源市場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