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完上周「黑色一星期」後,本周全球金融市場依舊在動盪中度過。美股16日和18日分別現暴跌熔斷,美股三大股指、國際油價、長期美債收益率均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周跌幅。
3月20日,美國股票迎來牛熊切換後的第一個「四權到期日」,又稱「四巫日」,當日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個股期貨與個股期權同時到期。基金經理會進行倉位調整,經常市場會波動性劇烈。
美股開盤前,三大期指盤中沖高回落,尾盤跳水,標普500指數期貨跌逾5%,道指期貨、納指期貨跌近5%。本周道指期貨周跌幅累計達17.30%,標普500指數周跌幅為14.98%,納指期貨周跌幅為12.64%,較前一周跌幅擴大。
20日,美股小幅高開後進入震盪走勢。美聯儲宣布擴大貨幣市場便利,包括購買市政債後,美股漲幅擴大,道指反彈漲逾400點,漲幅達2%。但隨後三大指數集體轉跌,跌幅迅速擴大。美國宣布同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邊境將關閉一切非必要往來,加劇美股跌幅。
截至收盤,道指跌4.55%報19173.98點,失守20000點;標普500指數跌4.34%報2304.92點;納指跌3.79%報6879.52點。另外,本周道指累計跌17.3%,納指累計跌12.64%,標普500指數累計跌14.98%,三大股指均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周跌幅。
Index-IQ首席投資官Sal Bruno認為,投資者情緒對市場交易的影響,遠超過實際數據。這就是造成波動的原因。
短期來看,美國股市的大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前期資金大量湧入、估值過高,而企業盈利面臨下滑壓力,泡沫從「追漲」的模式轉向了「殺跌」,資金踩踏離場。
而美國債市的問題,更多在於恐慌帶來的流動性問題,重點並不在信用。儘管美銀高收益企業債期權調整利差已經飆升到了9.8%的高位,BBB級投資級企業債信用利差也從之前的1.5%以下,提高到了4.25%,但是當前其實還沒有出現高收益債大量違約的情況,所以更多是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偏悲觀,持有高收益債的意願下降,恐慌導致流動性出現了問題,進而導致了高收益債的大幅下跌。
機構恐慌導致的流動性風險,也同樣波及了避險資產。3月中旬以來,美國國債利率大幅上行,黃金出現暴跌。金融機構面對產品贖回,風險資產拋售困難,不得不通過拋售避險資產獲取流動性。流動性問題越嚴重,持有現金的動力就越強。這種情況在次貸危機時也曾發生過,但流動性危機一過,黃金迎來了連續多年的大牛市。
流動性的衝擊壓力下,全球甚至出現了「美元荒」。同樣是3月中旬以來,反映全球銀行體系拆借壓力的Libor/OIS息差也大幅走擴,說明金融機構都願意持有美元現金,出借意願下降。所以美元指數大幅飆漲,歐元和日元兌美元的掉期點也大幅走擴。
從近兩個交易日的情況看,美債收益率重新回落,美元止漲,美元的流動性風險似有階段性緩解。不過在底層資產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流動性風險很難徹底消除,未來或「脈衝式」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