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假期是我國人們出遊高峰期,也是回家高峰期清明節掃墓祭祀是傳統,但是今年假期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1%。全國各地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做好新冠疫情的防控和假日市場問題,突出疫情防控重點,引導工種自覺遵守疫情防控規定,加大了各地的監管力度強化督導檢查。
據「文旅之聲」微信號消息,4月5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清明節假期文化和旅遊市場情況。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清明節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7541.9萬人次,同比減少26.2%,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68.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87.8億元,同比減少30.9%,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39.2%。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從民政部了解到,今年清明節假期期間,各地累計接待現場祭掃的群眾1754萬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74%;進行網絡祭掃的群眾215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92%;疏導車輛367萬台次,比去年同期減少71%;參與服務保障的工作人員103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
清明節假期期間,各地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假日市場工作。科學研判形勢,做好疫情防控。文化和旅遊部聚焦旅遊熱點地區,突出疫情防控重點,節前發布2022年4月旅遊防疫熱點預報,指導相關地區提前謀劃部署疫情防控相關工作,推動疫情防控關口前移。指導加強從業人員健康監測管理,杜絕員工帶病上崗;加強疫情防控培訓,幫助從業人員熟練掌握疫情防控制度和指南要求,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意識和能力。通過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以及電視、廣播、提示牌、電子顯示屏等方式,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引導公眾自覺遵守疫情防控規定,提倡健康、安全、文明出遊。
加大監管力度,強化督導檢查。各地文化和旅遊部門認真分析研判本地區假日市場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形勢,圍繞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假日期間,各級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加強對文化和旅遊市場經營單位、場所的監督檢查,推動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開展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求立行立改、就地整改,嚴禁帶病經營。
豐富市場供給,滿足群眾需求。各地準備充分,應對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各地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名人故居、舊址遺蹟、黨性教育基地等紅色旅遊景區,用多種方式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緬懷,成為遊客致敬革命英雄、傳承紅色血脈的「打卡地」。本地休閒和近程度假成為清明節假期「主基調」,位置大數據監測顯示,各地接待遊客中省內遊客占比94.9%,創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