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發展迅速從一二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近些年都有一個很好的發展。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城市周邊縣城的發展,其中提到要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擴大縣城的就業崗位以及要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為縣城的建設發展提供一個保障。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將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城。支持大城市周邊縣城發展成為與鄰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補、產業配套的衛星縣城。支持具有資源、交通等優勢的縣城發展成為先進位造、商貿流通、文化旅遊等專業功能縣城。
《意見》提出,到2025年,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縣城短板弱項進一步補齊補強,一批具有良好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集聚人口經濟條件較好的縣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公共資源配置與常住人口規模基本匹配,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市政設施基本完備,公共服務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有效改善,綜合承載能力明顯增強,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規模不斷擴大,縣城居民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產業是縣城建設發展的根基,有產業才有就業崗位、人口集聚。產業配套設施可供眾多企業共用共享,直接影響著要素是否流入和企業成本高低。不少縣城的產業平台功能比較薄弱、配套設施不健全,升高了企業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沖抵了縣城勞動力和土地成本相對低的優勢。」上述負責人說,要推進縣城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夯實縣城產業基礎,促進居民就地就近就業和持續增收,帶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該負責人表示,要推進縣城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較好滿足居民居住和出行等生活需要;推進縣城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保障居民獲得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務;推進縣城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建立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更好滿足居民文化和生態等需要,彰顯縣城綠色人文風貌。
從推進縣城建設的政策保障看,《意見》從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建立多元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建立集約高效的建設用地利用機制等方面明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