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網網訊,近期,港股機器人概念股多數走強,顯示出市場對機器人行業的高度關注和樂觀預期。截至發稿,地平線機器人-W、優必選、華虹半導體、金力永磁等公司股價分別上漲7.52%、7.27%、6.58%、5.55%。這一趨勢背後,是技術突破、車企入局以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利好的共同推動。
《2022-2027年中國AI健康服務機器人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全球科技公司和車企紛紛押注機器人賽道,推動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Figure發布了具身大模型Helix,創下多項第一;挪威人形機器人公司1X推出家用機器人Neo Gamma。國內方面,螞蟻集團自研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Meta也計劃在年內招聘100名工程師,專注於AI人形機器人的研發。
車企也在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小米的CyberOne人形機器人計劃2026年實現規模化應用;小鵬的Iron機器人擬於2025年底前完成產線測試。此外,蔚來組建了20人的團隊,專門調研機器狗項目,標誌著其在具身智能領域的進一步探索。
政策層面,深圳市人工智慧產業辦主任林毅表示,近期將發布人形機器人專項政策,推動行業發展。此外,中國移動宣布成立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專注於具身智能技術和產品的研發。這些政策和技術布局,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對機器人行業的信心。
業內人士預計,2025年人形機器人將正式進入量產元年。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指出,特斯拉、Figure、英偉達等科技巨頭的積極布局,以及軟體端的持續進化,使得機器人產業處於「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階段。以華為產業鏈為例,國內人形機器人有望複製智能汽車的成長路徑,形成「華為底座+車企製造」的商業模式。
2025年,機器人行業將在技術突破、車企入局和政策支持的多重利好下迎來快速發展。科技公司和車企的加速布局,以及政策的有力推動,為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人形機器人進入量產元年,機器人行業有望成為未來科技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為相關產業鏈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