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尾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規劃(20242035年)》正式發布,標誌著汕尾市在探索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該規劃不僅明確了未來十年的發展藍圖,還提出了多項重點建設項目,旨在推動漁業與新能源、旅遊業等多領域的深度融合。
作為廣東省首個聚焦海洋漁業全產業鏈的規劃,《汕尾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規劃》提出構建集資源養護、漁業開發和經濟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海洋牧場體系。通過創新「深遠海養殖+海上風電」、「深遠海養殖+休閒海釣」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規劃設定了到2035年實現海水養殖產量60萬噸、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的目標。
在空間布局方面,規劃劃定汕尾市現代化海洋牧場海上養殖適宜區總面積達2332平方千米。其中,條件優越的深遠海養殖區共有22片,總用海面積743.74平方千米。整體格局以「一帶兩灣四區」為核心框架,即「陸海接力創新發展帶」,以及紅海灣與碣石灣兩大核心灣區,馬宮岸港島海聯動發展區、紅海灣生態文旅海岸發展區、碣石灣漁工旅聯合發展區和甲子角全鏈融合發展區四個片區。通過整合陸基、漁港、海島及近海、深遠海資源,優化空間配置,推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發布會詳細介紹了2025年的重點建設項目,涵蓋了海洋牧場建設、海洋能源、海工製造和濱海旅遊等多個領域。
在陸豐市,重點推進金廂漁港、碣石漁港以及兩個現代化海洋牧場深遠海養殖項目。其中,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示範區項目總投資31億元,規劃養殖用海667公頃,建設用地24.5公頃。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增加魚類產量15500噸、貝類6000噸,一二三產年產值約13.6億元。
海豐縣則聚焦梅隴鎮金澳漁港建設項目,總投資5.6億元,規劃打造面積為4萬平方米的綜合漁港經濟區,集現代漁業生產、水產品交易與濱海旅遊於一體。項目計劃在2025年完成前期工作,並於2028年基本建成。
紅海灣區的重點項目包括挪威巴林陸基養殖三文魚項目、遮浪現代漁港二期工程、笠方和大河豚養殖項目以及海興農現代海洋種業產業園項目。其中,挪威巴林陸基養殖三文魚項目總投資30億元,致力於從挪威引進三文魚卵在汕尾進行孵化與培育,並結合紅海灣文旅資源,打造集孵化工廠、養殖工廠、科普體驗館和餐廳於一體的農文旅融合項目。
《汕尾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規劃》的發布,不僅為汕尾市描繪了一幅宏偉的發展藍圖,也為全國探索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經驗。通過多領域深度融合與創新,汕尾市正全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標杆,奏響新時代藍色經濟發展的壯美樂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