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水泥 資訊詳情
水泥行業突圍之路:以自律促發展構建良性生態
 水泥 2025-03-27 05:59:40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開年數據顯示,全國水泥平均出貨率同比下降約4個百分點,行業利潤總額預計僅達250億元,較2020年縮水超1600億元。在需求恢復緩慢與產能過剩疊加壓力下,"反內卷"和強化行業自律已成為全行業共識。通過錯峰生產、價格體系重構等關鍵舉措,水泥產業正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

  一、破解"內卷"困局需強化行業自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水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低價傾銷引發的價格戰正侵蝕行業發展根基。部分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採取惡性競爭策略,導致區域市場陷入大面積虧損。實踐證明,當個別企業將出廠價壓至成本線以下時,不僅破壞價格體系穩定性,更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應。要扭轉這一局面,龍頭企業需主動承擔行業責任,在市場需求收縮背景下共同控制產量規模。

  二、錯峰生產常態化是產能調控核心抓手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手段,錯峰生產在東北地區已取得顯著成效:2024年該區域通過協同限產實現水泥均價456元/噸,成功擺脫價格戰泥潭。國務院《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明確將錯峰生產列為建材行業關鍵舉措,要求企業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數據顯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市場環境下,每增加10%的錯峰停窯天數可使區域價格提升約8%12%。

  三、構建穩定價格體系是效益增長根本

  相比盲目爭奪市場份額,建立合理的定價機制更具戰略價值。當前行業面臨淡旺季價格波動加劇問題,需通過協同調控實現供需動態平衡。研究表明,在東北試點地區,成熟的價格管理體系使噸水泥利潤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40元以上。企業應重點培育客戶對合理成本結構的認知,避免陷入"低價低質再降價"的惡性循環。

  四、聯合重組與產能優化並行發展路徑

  增量目標需通過兼併重組實現而非市場爭奪。頭部企業應在各自核心區域維護既有市場份額,同時在非主戰場主動配合同業自律。行業測算顯示,若全國水泥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5%,噸產品碳排放可減少12萬噸/年。這種協同發展模式既符合"雙碳"戰略要求,又能為技術升級提供必要資金保障。

  當前水泥產業正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期,需將行業自律內化為企業經營準則。通過錯峰生產常態化調控供給端、價格體系市場化構建價值端、聯合重組優化結構端的三維發力,有望在2025年前形成供需匹配度提升15%、噸利潤回升至60元以上的良性生態。這不僅是破解當前困局的現實選擇,更是打造具有戰略韌性的建材產業的必由之路。(數據來源:行業統計與政策文件)

熱門推薦

水泥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