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雙碳"目標驅動下,我國能源系統正經歷深刻變革。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首破20億千瓦大關,同期光伏玻璃龍頭福萊特與稀有金屬企業雲南鍺業則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業績表現,折射出行業發展的結構性特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裝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作為全球光伏玻璃核心供應商,福萊特發布2024年財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86.83億元,同比下降13.2%;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07億元,較上年同期銳減63.52%。公司決定暫不進行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顯示出其在行業價格波動加劇、產能過剩壓力下的謹慎策略。這一業績表現既反映了光伏組件環節競爭白熱化帶來的成本擠壓效應,也暴露出企業應對市場周期性調整的挑戰。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2月底,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20.0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比重升至58.8%,較上年提升4.2個百分點。其中風電、太陽能發電占比持續擴大,水電穩步增長,核電有序推進。這一里程碑式突破標誌著我國能源結構轉型進入新階段,不僅有助於降低碳排放強度,更通過多元化的電力供給增強了能源系統韌性。
在新能源材料領域,雲南鍺業交出亮眼成績單。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67億元,同比增長14.2%;歸母淨利潤達5309.56萬元,同比暴漲661.28%。業績爆發主要得益於光伏用鍺產品需求激增及價格攀升,尤其是紅外光學材料在高端製造領域的應用拓展顯著提升產品附加值。公司同步推出每10股派現0.3元的分紅方案,彰顯對持續增長的信心。
總結來看,我國電力系統正經歷深度重構:一方面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裝機規模快速擴張,推動能源清潔化轉型;另一方面產業鏈各環節企業面臨差異化發展路徑選擇。福萊特的業績波動暴露傳統製造端的競爭壓力,而雲南鍺業則受益於新材料需求增長展現新機遇。隨著"十四五"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持續推進,相關企業在技術研發、成本控制及市場布局上的戰略抉擇,將成為決定行業格局的關鍵變量。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技術疊代節奏與政策支持方向,把握產業變革中的結構性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