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的《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為我國鋁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指明方向。方案聚焦電解鋁行業的低碳化、智能化改造,同時強化資源綜合利用與技術創新激勵機制,通過政策引導與市場手段協同發力,推動行業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這一規劃不僅回應了全球綠色轉型需求,也為國內鋁產業突破發展瓶頸提供了系統性框架。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解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方案明確提出統籌國家科技重大項目等資金渠道,重點支持電解鋁產業鏈的關鍵技術攻關能力提升。在新材料製備和赤泥綜合利用等領域,政策將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高純鋁、高性能鋁合金材料的技術突破。通過攻克這些「卡脖子」環節,預計可顯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強度。
深化產融合作被列為重要推手之一。國家產融合作平台將發揮樞紐作用,鼓勵金融機構精準支持電解鋁行業智能化改造和清潔生產項目。例如,在赤泥綜合回收技術攻關、低溫低電壓電解槽升級等場景中,金融資源的定向投放有望加速技術商業化應用進程。此舉既緩解企業創新資金壓力,也為資本配置提供綠色導向。
稅收優惠政策將向資源綜合利用環節傾斜,對鋁灰渣、碳渣等固廢再生利用項目實施增值稅減免。與此同時,階梯電價制度的嚴格執行形成倒逼機制——未達能效標杆的企業用電成本將顯著增加,而先進產能則可享受電價優惠。該政策組合通過「獎優罰劣」方式,預計到2027年可推動電解鋁噸鋁綜合交流電耗下降至13000千瓦時以下。
方案特別強調加強國有企業的考核導向,要求其在資源開發整合、核心技術攻關及成果轉化中發揮帶頭作用。通過將研發投入強度、綠色製造指標納入業績評價體系,引導央企加速剝離低效產能,向航空航天鋁材、新能源電池材料等高端領域集中布局。
總結來看,《實施方案》構建了涵蓋技術突破、金融賦能、政策約束和國企引領的完整體系。在20252027年實施周期內,電解鋁行業將經歷系統性重構:一方面通過電價機制加速落後產能淘汰,另一方面以財稅支持推動綠色技術研發與應用。隨著赤泥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國鋁產業有望實現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型發展模式的根本轉變,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更高價值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