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3月19日極氪科技發布會上宣布的H7/H9雙智駕方案標誌著中國汽車行業正式邁入高階智能駕駛競爭新階段。隨著滿血版車位到車位功能即將在4月落地,以及多款搭載L3級技術車型加速推進,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從硬體軍備賽向系統化能力比拼的關鍵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汽車智能化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國內L3級智駕商用化進程顯著提速,工信部認證標準制定與多地立法試點形成政策護航。預計2025年將成為商業化元年,華為合作車型已啟動申報流程。技術層面呈現三大突破:端到端大模型降低車端算力需求,推動高速NOA功能下探至10萬元級市場;雷射雷達搭載成本下降使15萬元車型覆蓋率顯著提升;高精度地圖滲透率與晶片規模化應用同步推進。消費者對智駕體驗的關注度持續攀升,正驅動技術普及與市場競爭加劇。
車企競爭焦點已從單純硬體參數轉向系統整合能力。頭部企業通過軟硬協同構建生態壁壘:部分新勢力品牌自研AI晶片實現算法與硬體深度適配;傳統廠商依託供應鏈優勢開發場景化解決方案,如某自主品牌的天神之眼系統覆蓋全系10萬元以上車型,7.58萬元入門款已搭載高速NOA功能。成本控制方面,規模化生產策略使智駕技術加速普及,某科技公司為超百款車型提供標準化方案有效降低行業成本。
數據積累與場景適配成為核心競爭力指標。某車企憑藉750萬輛L2+車型的運營規模,日均獲取超過2億公里真實路測數據,建立起本土化場景資料庫。硬體配置方面,雙OrinX晶片搭配雷射雷達組合方案將算力提升至行業平均水平的30倍。生態合作創新不斷湧現,與機器人企業聯合開發的無GPS導航、自動充電等服務拓展了智駕應用場景邊界。
在技術快速疊代過程中,法規滯後性問題依然突出。國內L3認證標準尚未全面實施,車企需在L2++與L3功能間謹慎平衡宣傳尺度。海外市場拓展面臨差異化政策環境考驗,某自主品牌針對歐洲市場優化無圖NOA功能應對監管差異。商業模式探索同步推進,訂閱制服務模式正在測試中,未來OTA升級或將成為持續創收的關鍵路徑。
總結來看,高階智駕競爭已進入技術整合、成本控制與用戶體驗的多維博弈階段。從極氪的晶片架構安全冗餘標準,到某車企通過全系車型滲透實現規模效應,再到開放生態構建的技術賦能模式,行業領軍者正以差異化策略定義"好用且安全"的新標杆。隨著政策環境完善與技術成熟度提升,汽車智能化將加速向更廣泛用戶群滲透,在體系化競爭中持續推動產業價值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