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旅遊 資訊詳情
2025年文旅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文旅產業耦合協調度穩步發展
 文旅 2025-03-31 09:48:02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成為時代焦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文化需求愈發旺盛,文旅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2025年,文旅行業持續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深度融合成為其重要趨勢。深入研究文旅產業融合協調度,對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本文基於2015-2019年我國31個省份的數據,構建耦合協調評價體系,分析文旅產業融合協調度的水平、時空演變趨勢以及空間相關性。

  一、文旅產業融合協調度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2024-2029年中國體育文旅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文旅產業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天然耦合。文化產業能為旅遊產業注入豐富內涵,旅遊產業則為文化產業拓展廣闊市場。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旅融合不僅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手段,更是傳承文化、促進文化多樣性、增進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然而,現有研究對文旅內涵挖掘不足,尤其缺乏全國視角下以省份為對象的研究。因此,探究我國文旅產業融合協調度,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變量選取

  構建文旅產業評價指標體系時,遵循科學客觀性、可操作性、可獲取性和系統整體性原則。參考相關規劃,結合我國文旅發展狀況,梳理文獻、統計常用指標頻數並諮詢專家,確定文化產業指標涵蓋文化產業供給、產出等方面,旅遊產業指標從旅遊產業供給和產出構建,同時明確各指標權重。

  (二)研究方法

  採用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該方法能有效減少主觀誤差。先對數據進行極值標準化處理,再整體偏移計算P值,進而得出指標熵值、差異係數、權重及綜合值。

  (三)耦合協調度模型

  借鑑物理學耦合概念,構建文旅產業耦合協調度模型。通過計算耦合度C、綜合得分T,得出耦合協調度D,並將其劃分為10個等級,以此衡量文旅產業融合協調程度。

  (四)空間自相關檢驗

  運用全局莫蘭指數和局部自相關分析文旅產業耦合協調度的空間相關性。全局莫蘭指數衡量整體空間自相關性,局部自相關探索局部聚集模式,分為高-高(H-H)、低-低(L-L)、高-低(H-L)和低-高(L-H)四種集聚類型。

  (五)數據來源

  數據主要來源於各省份統計年鑑、旅遊統計年鑑,部分來自《中國旅遊統計年鑑》與各省份旅遊經濟公報。對缺失數據,使用Stata軟體插補法估算。

  三、我國文旅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文化產業綜合值

  2015-2019年,我國文化產業綜合值逐年上升,但存在區域差異,西北地區低於東部地區。廣東、浙江等省份排名靠前,這些地區文化資源豐富、產業發達,政府支持力度大。湖南、黑龍江等省份增長較快,得益於其豐富文化資源和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國家一系列政策推動了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二)旅遊產業綜合值

  同期,我國旅遊產業綜合值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廣東、江蘇等省份旅遊產業綜合值領先,因其經濟發達、自然景觀獨特、交通基礎設施完善,政府對旅遊產業支持力度大。貴州、西藏等省份增長迅速,憑藉獨特自然資源,加大旅遊基礎設施投資,提升了服務質量和遊客體驗。國家出台多項政策促進旅遊產業發展,推動了產業規模擴大和結構優化。

  (三)耦合協調度及時空演變分析

  藉助ArcGIS10.8軟體繪製耦合空間分布圖,發現2015-2019年我國文旅產業耦合協調度穩步增長,空間分布呈現「東部沿海高,中西部低」的特點。隨著時間推移,各省份耦合協調度不斷提升,但南北地區差異仍較明顯,中西部和北部地區有待進一步提高。政策支持、人才保障等因素促進了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四、文旅產業發展耦合協調度空間關聯效應分析

  (一)全局莫蘭檢驗

  計算2015-2019年全局莫蘭指數、Z值和P值,結果表明我國文旅產業耦合度具有顯著空間依賴性。2015-2016年,莫蘭指數上升,空間聚集性增強;2017-2018年有所下降;2019年達到峰值,表明文旅產業耦合度空間關聯態勢增強,文化和旅遊部的成立促進了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二)局部莫蘭檢驗

  分析局部自相關LISA聚類圖可知,2015-2017年,文旅產業耦合協調度高-高(H-H)區域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範圍有所擴大;2018-2019年,浙江與廣東情況有所變化。四川處於高-低(H-L)區域,帶動作用有待加強;江西處於低-高(L-H)區域,受高-高區域影響較小;新疆、甘肅等省份處於低-低(L-L)集聚區域,發展水平有待提升。

  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2015-2019年,我國文旅產業耦合協調度穩步發展,空間分布呈現「東南高,西北低」格局。多數省份脫離嚴重失調階段,但地區差異明顯。全局來看,文旅產業耦合協調度具有空間集聚性;局部而言,不同區域呈現不同集聚特徵,輻射效應存在差異。

  (二)建議

  充分發揮高-高(H-H)區域優勢,加強區域聯動幫扶,促進文旅產業協同發展,推動文旅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形成產業共同體,實現優勢互補,推動高質量發展。文旅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指出,加大對西北地區文旅產業扶持力度,出台優惠政策,吸引投資;加強宣傳推介,提高知名度;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加強人才培養,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2025年,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趨勢不可阻擋。通過對2015-2019年我國31個省份文旅產業融合協調度的研究發現,雖然我國文旅產業取得了一定發展,耦合協調度穩步上升,但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未來,應充分發揮優勢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區域間合作,加大對發展相對滯後地區的支持力度,推動文旅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促進我國文旅產業全面、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中發揮更大作用。

熱門推薦

文旅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