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59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修改單,明確禁止預包裝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誤導性宣稱,並強制標註致敏物質、推廣數字標籤二維碼。這一系列舉措將對食品飲料行業的營銷策略和產品標識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食品飲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來,「零添加」成為食品飲料行業追逐的熱點,從低溫酸奶到調味品,相關產品市場規模迅速擴張。數據顯示,僅「零添加」酸奶就占據約1/4的市場份額,規模達200億元;調味品領域更因「雙標爭議」事件推動「0添加」概念全面升溫。然而新規明確禁止企業通過此類宣稱對配料進行特別強調,意味著過去依賴營銷話術的競爭模式將徹底改變。行業專家指出,所謂「零添加」本質是商業概念,並非產品品質的直接證明——例如標註「不添加蔗糖」的飲料可能仍含果葡糖漿等甜味成分。
新國標要求預包裝食品必須強制標註致敏物質信息,同時推廣數字標籤二維碼。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取全維度產品信息,包括配料表的詳細解釋與貯存條件的動態演示。這種數位化信息披露方式既解決了傳統標籤空間有限的問題,也對企業的研發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某休閒零食企業透露,正通過低溫烘焙、鎖鮮工藝等技術創新逐步減少防腐劑使用,這與新規倡導的「清潔標籤」方向不謀而合。
數據顯示,2023年醬油、料酒等多個品類均出現「零添加」扎堆現象。新規實施後,企業需將注意力從概念營銷轉向真實的產品創新。有分析指出,短期看包裝調整和消費者教育或增加成本壓力,但長期而言能有效遏制虛假宣傳亂象,推動行業向更高質量發展。例如部分乳企已著手優化發酵工藝以減少添加劑依賴,調味品企業則在原料精選環節加大投入。
除禁止誤導性宣稱外,新國標強化了對特殊人群的保障措施:過敏原信息標註要求更加明確,數字標籤更支持語音識別、視頻講解等無障礙功能。這些變化不僅提升了信息獲取效率,也使食品選擇更安全可靠。行業觀察者認為,新規實質是構建「企業消費者監管」三方共贏機制——通過消除信息不對稱,既保護了消費者知情權,也為合規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結語:新標準開啟行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此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修訂標誌著我國食品飲料行業正式邁入透明化、科學化發展階段。從禁止概念炒作到推動技術革新,新規為市場劃定了清晰邊界,促使企業回歸產品本質創新。隨著數字標籤普及和信息透明度提升,消費者將獲得更精準的產品認知,而行業也將通過良性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最終構建起安全健康、誠信有序的消費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