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總標題)
為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與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上海市近期發布《上海市推動工業品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聚焦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應用,構建覆蓋產品研發、生產管理、跨境服務的全鏈條能力體系。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賦能,上海計劃在三年內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品跨境電商生態,助力企業突破貿易壁壘,提升全球市場響應效率。
方案明確將工業品跨境電商納入上海市「5+6」垂直領域人工智慧重大示範場景,並啟動「模塑申城」工程。通過這一舉措,政府支持企業利用AI技術優化產品設計、智能排產等關鍵環節,預計可提升研發效率20%以上。同時,市級語料平台將構建中英文工業品通識語料庫,為大模型訓練提供行業專屬數據支撐,推動語言理解與跨領域知識融合。
方案鼓勵企業基於大模型底座研發工業品專用行業模型,重點建設五大智能功能模塊:智能選品系統可精準匹配全球採購需求;智能設計工具縮短定製化產品開發周期;智能預警平台實時監測供應鏈風險;智能營銷引擎實現多語言商品描述自動生成;智能翻譯服務則提升外貿諮詢服務效率30%以上。這些技術應用將顯著降低企業跨境貿易的人力與時間成本。
在數位化基礎設施層面,方案提出運用區塊鏈技術強化電子單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通過不可篡改的分布式帳本,企業可實現單證簽發、轉讓、變更等操作的全程追溯,確保貿易數據真實性和安全性。這一措施將推動跨境交易透明度提升,預計每年減少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糾紛損失超5億元。
為加速技術落地,上海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研發項目給予專項扶持,並通過建立公共服務平台降低中小企業接入成本。同時,方案強調構建產學研用協同機制,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攻克非標工業品標準化難題,推動行業模型開源共享,形成可持續的技術生態。
總結來看,《行動方案》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抓手,系統性地規劃了上海在工業品跨境電商領域的突破路徑。通過人工智慧提升效率、區塊鏈保障安全、大模型拓展場景,政策不僅回應了企業全球化經營的痛點需求,更前瞻性布局了未來三年產業發展的關鍵賽道。隨著各項措施逐步落地,預計到2027年,上海有望成為全國工業品跨境電商的技術策源地與服務樞紐,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數據來源:上海市相關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