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一家與衛生巾回收業務相關的再生資源公司宣布註銷,引發公眾對行業亂象的再度關注。梁山佳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近期完成決議解散備案,其經營異常記錄及關聯企業的質量黑歷史,折射出再生資源回收領域存在的監管漏洞與潛在風險。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衛生巾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成立於2017年11月的梁山佳成再生資源公司註冊資本600萬元,經營範圍涵蓋衛生巾、紙尿褲、床墊等產品的回收加工銷售。然而其經營狀況持續惡化:因登記地址無法聯繫,已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列入異常名錄。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監事曾任職於此前被央視"3·15晚會"曝光的劣質衛生巾生產商——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
近期曝光案例顯示,部分企業利用再生資源回收資質掩蓋違規操作。衛生巾等敏感消費品的原料來源、生產標準及流通渠道若未嚴格監管,極易導致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此次註銷企業的關聯方曾因使用劣質原料製造嬰兒紙尿褲引發社會公憤,凸顯行業在質量把控上的系統性缺陷。
天眼查數據顯示,該企業在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前已存在運營危機。監管部門對登記地址失聯企業的處理流程值得審視,同時需加強再生資源回收環節的質量追溯體系。當企業選擇通過決議解散方式退出市場時,其歷史違規行為的連帶影響仍未完全消除。
此次事件暴露出現有監管框架下再生資源企業的雙重風險:既可能成為不合格產品的"二次污染源",又因經營不善加劇市場混亂。未來需建立更嚴格的資質審核機制,並對關聯企業進行穿透式管理,防止問題經營者通過資本運作轉移風險。
總結而言,衛生用品行業的回收再利用環節亟待規範。從劣質原料生產到違規企業註銷備案,每個環節都暴露出監管與自律的雙重缺失。唯有構建全鏈條質量監控體系、強化市場退出機制約束力,才能真正保障消費者權益,推動再生資源行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