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機器人行業成為投資界最熱門的賽道之一,吸引了眾多國際科技巨頭和國內創業公司的紛紛湧入。特斯拉的Optimus機器人不斷取得技術突破,國內大量創業公司也紛紛湧入人形機器人領域,成為一級市場的融資焦點。然而,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引發了關於行業泡沫的討論。本文將從機器人行業的投資熱潮、技術突破、市場前景以及面臨的挑戰等方面,深入分析2025年機器人市場的布局和發展趨勢。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5年,機器人行業成為投資界的寵兒,融資事件頻繁發生。據CVSource投中數據,截至3月29日,今年以來機器人賽道的融資事件數已經達到了102起,遠超去年同期的75起。其中,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的融資事件超過20起,而去年同期只有不到10起。資本的大量湧入使得一些機器人公司的估值迅速攀升。例如,宇樹科技老股轉讓在市場出現溢價搶購現象,部分投資者以100億元估值爭奪其股權,比2024年C輪融資時的80億元估值高出一大截。大灣區某人形機器人公司更是被傳出兩周內估值上漲10億元,投資機構熱情依舊高漲。
儘管機器人行業投資火熱,但也引發了關於行業泡沫的討論。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公開發表「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公司」的言論,質疑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前景,引發了投資圈和科技界的激烈討論。有人認為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前景堪憂,而有人則堅信這是技術奇點降臨黎明前的時刻。經緯創投創始合伙人張穎回應稱,機器人領域蓬勃發展,大賽道,百花齊放,過程中有點泡沫也非常正常。眾擎機器人創始人趙同陽則表示,人形機器人可能是最刺激的一次工業革命,甚至長遠地改變歷史。
機器人市場布局分析指出在機器人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技術攻堅戰成為企業突圍的關鍵。高盛最新研究報告指出,2024年四季度以來,人形機器人入局者已從最初的創業派為主,變成以汽車主機廠為代表的產業派和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等為代表的科技大廠為主。目前全球已有15家知名車企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其中國內11家。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憑藉領先的專利布局和活躍的企業創新,實現了技術不斷突破。從核心零部件研發到智能平台搭建,為產業崛起築牢根基。例如,vivo宣布正式成立機器人Lab,聚焦個人和家庭場景機器人的開發。智元舉辦首屆供應商大會,匯聚百家合作夥伴,涵蓋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及場景應用等環節。優必選透露,公司獲得訂單採購,東風柳汽將部署20台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2025年規劃人形機器人產能1000台。
儘管行業融資規模激增,但關於機器人商業化前景的討論仍在繼續。如何區分「真需求」和「偽場景」成為關鍵。工業製造場景的機器人能彌補勞動力短缺,醫療機器人可以提升手術精度,家庭服務機器人可陪伴主人或分擔家務工作等,這些都是明確的「真需求」。而「真需求」的落地被認為是未來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轉化的關鍵。投資人關注的「商業化周期」問題,本質是技術成熟度與市場接受度的平衡。多家投資機構認為,押注機器人賽道仍然是主流,畢竟如當年新能源汽車爆發前夜一樣,誰都不想錯過這個萬億級規模的超級市場。以深創投為例,其在機器人領域已投資了包括越疆科技、宇樹科技等35家產業鏈相關公司。同創偉業也通過30餘家企業的布局,構建起從核心部件、技術層、整機、場景應用的完整生態矩陣。
五、總結
2025年,機器人行業在投資熱潮和技術突破的雙重推動下,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儘管行業面臨泡沫爭議,但技術攻堅和企業創新不斷推進,為行業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投資機構對機器人賽道的持續加碼,也表明了對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未來,機器人行業將繼續在技術、市場和投資等多個方面展開激烈競爭,只有真正具備技術實力和市場洞察力的企業,才能在這一萬億級規模的超級市場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