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今年清明假期期間,我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顯著增加,旅遊市場呈現出短途周邊游升溫、"高鐵+"出遊受追捧以及傳統文化體驗深受歡迎等鮮明特徵。數據顯示,假期首日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達到2.87億人次,同比增長9.7%,文旅消費成為假日經濟的重要引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文旅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清明假期期間,「坐著火車去賞花」成為熱門出行模式。長三角地區推出上海至蘇州周莊古鎮、無錫黿頭渚的G7006次賞花專列;南昌局加開廈門至武夷山北等「追櫻專線」,武漢局則通過「鐵路+旅遊」新模式開行多趟踏青專列。數據顯示,無錫、黃山等地清明訂單量同比分別增長35%和50%,足見春日出遊熱度。伴隨賞花游深化,採茶、挖筍等體驗式產品需求激增,3月以來「農莊+時令採摘」搜索量環比上漲約50%。
假期中短途周邊游持續升溫,京津冀、江浙滬等地高鐵圈內旅客流動頻繁。與此同時,「足不出城」的慢節奏旅行興起:成都、三亞等熱門城市民宿預訂火熱,溫泉體驗和圍爐煮茶成為創新亮點。數據顯示,跨城觀演需求同步增長,一場演唱會可帶動周邊酒店20%以上的預訂量,印證了文旅融合對本地消費的拉動效應。
清明假期期間,穿漢服打卡博物館、古禮祭掃等傳統活動備受年輕人青睞。開封清明上河園通過漢服妝造、沉浸式拍照等體驗,成為親子游熱門目的地。數據顯示,北京、南京等地歷史文化景區熱度位居前列,沉浸式演藝和實景劇本殺項目預訂量同比上漲近一倍。以宋潮不夜城為代表的景區,通過融合國潮元素與科技手段,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部分景區假期熱度同比漲幅超200%。
總結而言,清明假期的文旅消費亮點折射出市場復甦動能強勁。短途周邊游、高鐵出遊和文化體驗三股潮流交織,既滿足了民眾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也推動了傳統旅遊業態向深度體驗轉型。隨著季節性活動與新業態持續創新,今年假日經濟釋放的多重信號,有望為全年文旅消費增長提供重要參考價值。